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动态    中心管理    实验教学    仪器设备    教学实习    教学科研成果    标本馆    下载中心    对外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实习>>野外实习>>正文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植物学3组实习报告
2015-06-12 12:06  

 

贵州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2015年赤水野外实习报告

 

 

 

 

 

 

       

             业:生物科学、生物工程

             级:2013

             名:植物3

         指导教师:张潮 老师

             间:20155

 

 


实习报告

2013级生命科学学院野外实习赤水植物三组

前言:

 春风徐徐,417日转眼到来,这天我们乘坐了五个半小时的汽车去到了拥有千瀑之市之称的贵州赤水。到达目的地当天晚上的晚饭过后,实习的带队老师给我们来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和来到赤水后应的注意的事项以及野外实习这几天的行程安排。会议结束后,我们植物三组的组长杨光睿和郭路同学对我们组的成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就这样拉开了愉快又充满意义的野外实习旅程的序幕。

一、实习时间:2015.4.17~2015.4.23

二、实习地点:贵州省赤水市

三、前期分工:陈秋萍主要负责拿着锄头寻找挖据低处植物,吴宏武主要负责拿着高枝剪获取高处植物;雍聂裴负责记录植物;汪兴娅、陈丽.潘承秋负责拍照;陈应宽、郭路负责提标本;吴宏武、赵雅文、刘志豪、陈斌、陈应宽、杨光睿、张艳、龙海妹、杨蓉蓉、陈云芳、陈静、宾俏凤、陈红负责查植物;郭路负责烘干植物;雍聂裴,电脑检索;陈秋萍、潘承秋、汪兴娅、陈丽负责压标本;符永娜、胡娜娜、陈正欢、顾安琴负责记录。

四、实习各地简介:

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18日和420日)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赤水中部葫市镇金沙沟一带,地处北纬20o20’16”~28o29’44”,东经105o59’~106o07’,是我国第一个以桫椤及其生态环境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13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55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40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38平方公里。公园分为甘沟、大水沟、两岔河三个片区。保护区海拔最低点金沙沟蜂桶岩311.5米,最高处幺栈沟葫芦坪1730.1米,海拔落差悬殊,丹霞绝壁耸立,流泉瀑布密集,自然生态原始古朴,野生动植物种属丰富,珍稀保护动植物生存良好,是一个植被繁茂、物种丰富、自然环境良好的圣洁之地。植被类型分布:蕨类、苔藓、真菌、榕属、卫矛属、赤车属、冷水花属、山茶属等等这些热带分布和亚热带分布突出的植物。

赤水闷头溪:(419日)赤水葫市闷头溪是小黄花茶首次发现的地方,地处东经106o42’~26o34’,海拔1210~1410米,是小黄花茶组仅有的一种,分布狭窄,且数量少,仅有1700余株。由于发展,山脚到小黄花茶种植地的很多植物都是伴人植物,植物分布:酢浆草、车前草糯米团黄芩、瓜木、紫堇、鲫鱼胆、鼠曲草等等。

赤水天台山:(421日)距赤水市区8公里,位于赤水市城区东北的天台镇。主峰天台山海拔1000余米。素有赤水览胜第一山美誉。景区森林葱郁,有樟树等珍稀树种,林间盛产1000余种中药材。山脚因开发也出现天台山的景象,很多植物都为伴人植物。

赤水五柱峰:(422日)五柱峰景区(又名佛光岩景区),距赤水城区44公里,是赤水国家级五柱峰风景区名胜区的重点组成部分其三面与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其峰大多在1200米以上,形成了壮丽秀美、形态各异的丹霞绝壁景观。在五柱峰面积为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浓缩了丹霞、瀑布、常绿阔叶林。在这封闭的自然生态环境内,海拔从300多米直至1300米,形成了沟谷纵横,森林密闭、瀑布壮观、丹霞雄奇、人迹罕至,保存了完整的热带生物生态系统。

赤水年平均气温在18o左右,相对湿度也在83%以上,阳光充足,分布有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和常绿阔叶林等。常绿阔叶林植物分布:樟科的桢楠、薄叶润楠以及山茶科和木兰科的参天古树。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分布:中华野独活、水冬哥、黄毛榕、线柱苣苔、钟花草等等。蕨类植物分布广泛,并且种类多样。

 

我们在野外见到的植物:

:菊科: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的第一大科。多为草本。叶常互生,无托叶。头状花序单生或再排成各种花序,外具一至多层苞片组成的总苞。花两性,稀单性或中性,极少雌雄异株花萼退化,常变态为毛状、刺毛状或鳞片状,称为冠毛;花冠合瓣,管状、舌状或唇状;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上;花药合生成筒状,称聚药雄蕊

1.采集植物:蒲儿根、鼠曲草、苦苣菜、紫背天葵、鱼眼草、黄鹌菜、鬼针草

2.举例植物:蒲儿根(学名Sinosenecio oldhamianus

形态特征:多年生或二年生茎叶草本。根状茎木质,粗,具多数纤维状根。

茎单生,或有时数个,直立,高40-80厘米或更高,基部径4-5毫米,不分枝,被白色蛛丝状毛及疏长柔毛。[1] 

或多少脱毛至近无毛。基部叶在花期凋落,具长叶柄;下部茎叶具柄,叶片卵状圆形或近圆形,长3-5(8)厘米,宽3-6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具浅至深重齿或重锯齿,齿端具小尖,膜质,上面绿色,被疏蛛丝状毛至近无毛,下面被白蛛丝状毛,有时或多或少脱毛,掌状5脉,叶脉两面明显;叶柄长3-6厘米,被白色蛛丝状毛,基部稍扩大,上部叶渐小,叶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基部楔形,具短柄;最上部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顶生复伞房状花序;花序梗细,长1.5-3厘米,被疏柔毛,基部通常具1线形苞片。总苞宽钟状,长3-4毫米,宽2.5-4毫米,无外层苞片;总苞片约131层,长圆状披针形,宽约1毫米,顶端渐尖,紫色,草质,具膜质边缘,外面被白色蛛丝状毛或短柔毛至无毛。

舌状花约13,管部长2-2.5毫米,无毛,舌片黄色,长圆形,长8-9毫米,宽1.5-2毫米,顶端钝,具3细齿,4条脉;管状花多数,花冠黄色,长3-3.5毫米,管部长1.5-1.8毫米,檐部钟状;裂片卵状长圆形,长约1毫米,顶端尖;花药长圆形,长0.8-0.9毫米,基部钝,附片卵状长圆形;花柱分枝外弯,长0.5毫米,顶端截形。被乳头状毛。

瘦果圆柱形,长1.5毫米,舌状花瘦果无毛,在管状花被短柔毛;冠毛在舌状花缺,管状花冠毛白色,长3-3.5毫米。花期1-12月。生于林下阴湿地区、水沟旁。

生活习性:生于林缘、溪边、潮湿岩石边及草坡、田边,海拔360-2100米。

二:虎耳草科:叶互生或对生,通常无托叶。花两性,有时单性,边花有时不育;花序多样;花被片通常45基数,稀610基数,覆瓦状、镊合状或施转状排列;萼片有时花瓣状;花瓣通常离生,或无;雄蕊(4)510,或多数;有时存在退化雄蕊或腺体;心皮25(10),近离生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半下位至下位。蒴果,浆果,小蓇葖果或核果。

1,采集植物:虎耳草

2,举例植物:虎耳草 (学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形态特征:虎耳草多年生小草本,冬不枯萎。根纤细;匍匐茎细长,紫红色,有时生出叶与不定根。叶基生,通常数片;叶柄长3-10cm;叶片肉质,圆形或肾形,直径4-6cm,有时较大,基部心形或平截,边缘有浅裂片和不规则细锯齿,上面绿色,常有白色斑纹,下面紫红色,两面被柔毛。花茎高达25cm,直立或稍倾斜,有分枝;圆锥状花序,轴与分枝、花梗被腺毛及绒毛;苞片披针形,被柔毛;萼片卵形,先端尖,向外伸展;花多数,花瓣5,白色或粉红色下方2瓣特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1.5cm,宽2-3mm,上方3瓣较小,卵形,基部有黄色斑点;雄蕊10,花丝棒状,比萼片长约1倍,花药紫红色;子房球形,花柱纤细,柱头细小。蒴果卵圆形,先端2深裂,呈喙状。花期5-8月,果期7-11月。

生活习性:冬季室温5不会受害。花叶品种耐寒能力较差,最好能保持15以上。较耐阴,夏季遮阴50%~60%,三色虎耳草要求稍强的阳光,否则色彩不鲜艳。生长期需充足水分。开花后有一休眠期,应少浇水。

三:鸭跖草科:叶互生,具叶鞘。通常为蝎尾状聚伞花序,或花序短缩而花簇生或成头状,或伸长,组成圆锥花序,少单生。花两性,极少单性;萼片3,通常分离;花瓣3,主要为蓝色或白色,通常分离,有的中部连合成筒而两端分离;雄蕊6,全育,或仅23枚能育而有3枚退化雄蕊,退化雄蕊在本科中是一个颇为重要的特征,其形态和排列位置,在不同的属有很大差异,花丝常有念珠状长毛;子房上位,23室,每室有1至数个直生胚珠。果为蒴果,有时不裂而常成为浆果状。染色体基数=429

1,采集植物:鸭趾草

举例植物:鸭跖草,拉丁学名:(Commelina communis),别名碧竹子、翠蝴蝶淡竹叶等。属粉状胚乳目、鸭跖草科、鸭跖草属一年生披散草本。

鸭跖草叶形为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叶序为互生,茎为匍匐茎,花朵为聚花序,顶生或腋生,雌雄同株,花瓣上面两瓣为蓝色,下面一瓣为白色,花苞呈佛焰苞状,绿色雄蕊6枚。产云南、四川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北美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北美。

一年生披散草本。茎匍匐生根,多分枝,长可达1米,下部无毛,上部被短毛。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5-2厘米。

总苞片佛焰苞状,有1.5-4厘米的柄,与叶对生,折叠状,展开后为心形,顶端短急尖,基部心形,长1.2-2.5厘米,边缘常有硬毛;聚伞花序,下面一枝仅有花1朵,具长8毫米的梗,不孕;上面一枝具花3-4朵,具短梗,几乎不伸出佛焰苞。花梗长仅3毫米,果期弯曲,长不过6毫米;萼片膜质,长约5毫米,内面2枚常靠近或合生;花瓣深蓝色;内面2枚具爪,长近1厘米。

蒴果椭圆形,长5-7毫米,2室,2爿裂,有种子4颗。种子长2-3毫米,棕黄色,一端平截、腹面平,有不规则窝孔。

生长习性:常见生于湿地。 适应性强,在全光照或半阴环境下都能生长。但不能过阴,否则叶色减退为浅粉绿色,易徒长。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弱光,忌阳光曝晒,最适生长温度20~30,夜间温度10~18生长良好,冬季不低于10

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旱性强,土壤略微有点湿就可以生长,如果盆土长期过湿,易出现茎叶腐烂。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热带,少数种产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产1349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尤以西南地区为盛。产云南、四川、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北美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北美。

2,采集植物:白杜(别名:明开夜合)

举例植物:白杜(学名:Euonymus maackii Rupr.

形态特征:叶卵状椭圆形、卵圆形或窄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有时极深而锐利;叶柄通常细长,常为叶片的1/4-1/3,但有时较短。聚伞花序3至多花,花序梗略扁,长1-2厘米;4数,淡白绿色或黄绿色,直径约8毫米;小花梗长2.5-4毫米;雄蕊花药紫红色,花丝细长,长1-2毫米。蒴果倒圆心状,4浅裂,长6-8毫米,直径9-10毫米,成熟后果皮粉红色;种子长椭圆状,长5-6毫米,直径约4毫米,种皮棕黄色,假种皮橙红色,全包种子,成熟后顶端常有小口。花期5-6月,果期9月。

生活习性:喜光,稍耐荫;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也耐水湿,而以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之土壤生长最好。根系深而发达,能抗风根蘖萌发力强,生长速度中等偏慢。

五:豆科:通常互生,稀对生,常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少数为掌状复叶或3小叶、单小叶,或单叶,罕可变为叶状柄,叶具叶柄或无;托叶有或无,有时叶状或变为棘刺;花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通常排成总状花序、聚伞花序、穗状花序、头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被2;萼片(3-)5(6),分离或连合成管,有时二唇形,稀退化或消失;花瓣(0-)5(6),常与萼片的数目相等,稀较少或无,分离或连合成具花冠裂片的管,大小有时可不等,或有时构成蝶形花冠,近轴的(adaxil) 1片称旗瓣,侧生的2片称翼瓣,远轴的(abaxil) 2片常合生,称龙骨瓣,遮盖住雄蕊和雌蕊;雄蕊通常10枚,有时5枚或多数(含羞草亚科),分离或连合成管,单体或二体雄蕊,花药2室,纵裂或有时孔裂,花粉单粒或常联成复合花粉;雌蕊通常由单心皮所组成,稀较多且离生,子房上位,1室,基部常有柄或无,沿腹缝线具侧膜胎座,呸珠2至多颗,悬垂或上升,排成互生的2列,为横生、倒生或弯生的胚珠;花柱和柱头单一,顶生。果为荚果,形状种种,成熟后沿缝线开裂或不裂,或断裂成含单粒种子的荚节;种子通常具革质或有时膜质的种皮,生于长短不等的珠柄上,有时由珠柄形成一多少肉质的假种皮,胚大,内胚乳无或极薄。

1,采集植物:常春油麻藤

2,举例植物:常春油麻藤(学名:Mucuna sempervirens

形态特征常绿木质藤本;粗达30cm。茎棕色或黄棕色,粗糙;小枝纤细,淡绿色,光滑无毛。复叶互生,小叶3枚;顶端小叶卵形或长方卵形,长712cm,宽57cm,先端尖尾状,基部阔楔形;两侧小叶长方卵形,先端尖尾状,基部斜楔形或圆形,小叶均全缘,绿色无毛。
总状花序,花大,下垂;花萼外被浓密绒毛,钟裂,裂片钝圆或尖锐;花冠深紫色或紫红色;雄蕊10枚,二体;子房有锈色长硬毛。荚果扁平,木质,密被金黄色粗毛,长3060cm,宽2.83.5cm。种子扁,近圆形,棕色。茎圆柱形,直径315cm。表面灰褐色,粗糙,具有纵向的陷沟、横环纹和疣状凸起的侧枝痕迹。横切面皮部薄,韧皮部具树脂状分泌物,呈棕褐色,木质部灰黄色,导管呈孔洞状,多放射性整齐排列。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数层同心性环,髓部细小。质坚体重,难折断,折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涩。

生活习性:多攀附于大树上,藤蔓有时横跨沟谷。常绿或半常绿灌木,茎杆粗壮,直径可达30cm。羽状三出复叶,纸质。下垂的总状花序生老茎上,长1035cm,花冠深亮紫色。花期4—5月。荚果木质,密被锈色毛。播种法繁殖。常春油麻藤高大,叶片常绿,老茎开花,在自然式庭园及森林公园中栽植更为适宜,可用于大型棚架、崖壁、沟谷等处。

六:旋花科:旋花科多为缠绕或直立草本,少数为木质藤本、乔木或灌木。茎含乳汁,少数种有块茎。常为须根,少数为块根。叶互生,单叶或复叶。花瓣相连,成漏斗状花冠,色鲜艳。多数是蔓性草本,也有些是乔木、灌木、草本。茎通常是缠绕茎,旋花科的科名是以拉丁文 convolvere(缠绕)而命名的。叶单叶,互生,没有托叶。花轴射对称,花瓣合生,花冠漏斗形,萼片5片,雄蕊5枚,子房上位。果实为蒴果、浆果或坚果,有1~4粒种子(有时会更多)

1,采集植物:打碗花

2,举例植物:打碗花(学名: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

形态特征:打碗花多年生草质藤本。主根(一说根状茎,但未见分节)较粗长,横走。茎细弱,长0.52m,匍匐或攀援。叶互生,叶片三角状戟形或三角状卵形,侧裂片展开,常再2裂。花萼外有2片大苞片,卵圆形;花蕾幼时完全包藏于内。萼片5,宿存。花冠漏斗形(喇叭状),粉红色或白色,口近圆形微呈五角形。与同科其它常见种相比花较小,喉部近白色。子房上位,柱头线形2裂。蒴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结果,以根扩展繁殖。

生活习性分布于全国各地。适生于湿润而肥沃的土壤,亦耐瘠薄、干旱。

 

七:唇形科: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半灌木或灌木,极稀乔木或籐本,常具含芳香油的表皮,有柄或无柄的腺体,及各种各式的单毛、具节毛、甚至于星状毛和树枝状毛,常具有四棱及沟槽的茎和对生或轮生的枝条。根纤维状,稀增厚成纺锤形,极稀具小块根。叶为单叶,全缘至具有各种锯齿,浅裂至深裂,稀为复叶,对生(常交互对生),稀3-8枚轮生,极稀部分互生。花很少单生。花序聚伞式,通常由两个小的3至多花的二歧聚伞花序在节上形成明显轮状的轮伞花序(假轮)。

采集植物:细风轮菜,赤水柳叶黄芩,夏枯草,金疮小草,香茶菜

举例植物:夏枯草(学名:Prunella vulgaris L.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木;根茎匍匐,在节上生须根。茎高20-30厘米,上升,下部伏地,自基部多分枝,钝四棱形,其浅槽,紫红色,被稀疏的糙毛或近于无毛。

茎叶卵状长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长1.5-6厘米,宽0.7-2.5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截形至宽楔形,下延至叶柄成狭翅,边缘具不明显的波状齿或几近全缘,草质,上面橄榄绿色,具短硬毛或几无毛,下面淡绿色,几无毛,侧脉3-4对,在下面略突出,叶柄长0.7-2.5厘米,自下部向上渐变短。

花序下方的一对苞叶似茎叶,近卵圆形,无柄或具不明显的短柄。轮伞花序密集组成顶生长2-4厘米的穗状花序,每一轮伞花序下承以苞片;苞片宽心形,通常长约7毫米,宽约11毫米,先端具长1-2毫米的骤尖头,脉纹放射状,外面在中部以下沿脉上疏生刚毛,内面无毛,边缘具睫毛,膜质,浅紫色。

花萼钟形,连齿长约10毫米,筒长4毫米,倒圆锥形,外面疏生刚毛,二唇形,上唇扁平,宽大,近扁圆形,先端几截平,具3个不很明显的短齿,中齿宽大,齿尖均呈刺状微尖,下唇较狭,2深裂,裂片达唇片之半或以下,边缘具缘毛,先端渐尖,尖头微刺状。花冠紫、蓝紫或红紫色,长约13毫米,略超出于萼,冠筒长7毫米,基部宽约1.5毫米,其上向前方膨大,至喉部宽约4毫米,外面无毛,内面约近基部1/3处具鳞毛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近圆形,径约5.5毫米,内凹,多少呈盔状,先端微缺,下唇约为上唇1/2, 3裂,中裂片较大,近倒心脏形,先端边缘具流苏状小裂片,侧裂片长圆形,垂向下方,细小。雄蕊4,前对长很多,均上升至上唇片之下,彼此分离,花丝略扁平,无毛,前对花丝先端2裂,1裂片能育具花药,另1裂片钻形,长过花药,稍弯曲或近于直立,后对花丝的不育裂片微呈瘤状突出,花药2室,室极叉开。花柱纤细,先端相等2裂,裂片钻形,外弯。花盘近平顶。子房无毛。

小坚果黄褐色,长圆状卵珠形,长1.8毫米,宽约0.9毫米,微具沟纹。花期4-6月,果期7-10月。

八:苦苣苔科:

采集植物:马玲苣苔

举例植物:马玲苣苔(学名:Oreocharis sericea (Levl.) Levl

形态特征:叶柄长1-7厘米,2-3次分枝,2-6条,每花序具4-6花;花序梗长8-16厘米,疏被绢状柔毛;苞片2,长圆状披针形,长4-5毫米,宽1-1.2毫米,密被淡褐色绢状柔毛;花梗长1-1.5厘米,疏被绢状柔毛。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相等,线状披针形,长4毫米,宽不及1毫米,外面密被淡褐色绢状柔毛,内面无毛。花冠细筒状,紫色、紫红色,长1.6-2厘米,外面被短柔毛;筒长1-1.2厘米,为檐部的工2-1.5倍,直径4-5毫米,喉部缢缩,近基部稍膨大;檐部2唇形,上唇2裂至中部,稀裂至中部之下,裂片卵形,长4(-6)毫米,宽约2毫米,下唇3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6-8毫米,宽1.6毫米。雄蕊分生,内藏,上雄蕊长达8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2毫米处,下雄蕊长10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3毫米处;花丝无毛,花药宽长圆形,长约1毫米;退化雄蕊长达3毫米,或不明显,着生于距花冠基部2毫米处。花盘环状,高约2毫米。雌蕊无毛,长8-14毫米,子房线状长圆形,长6-10毫米,花柱长3-5毫米,柱头1,盘状,微凹。蒴果线状长圆形,长3.5-4厘米,无毛。花期6-7月,果期8月。

九:番茄枝科:乔木,灌木或攀援灌木;木质部通常有香气。叶为单叶互生全缘;羽状脉;有叶柄;无托叶。花通常两性,少数单性,辐射对称,绿色、黄色、黄白色或红色,单生,或几朵至多朵组成团伞花序圆锥花序聚伞花序簇生,顶生、与叶对生、腋生或腋外生,或生于老枝上。

采集植物:中华野独活

举例植物:中华野独活(学名:Miliusa sinensis Finet et Gagnep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6米,胸径达26厘米;小枝、叶背、叶柄、苞片、花梗、花萼两面及花瓣两面均被黄色短柔毛或长柔毛,幼嫩部位被毛更密;枝条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条纹。叶薄纸质或膜质,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少数为长圆形,长5-12.5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至钝,基部钝或圆形,稍偏斜,叶面除中脉外无毛,有小疣体凸起,叶背密被短柔毛或长柔毛;侧脉每边,9-11条,在叶面微凸起或扁平,在叶背凸起,弯拱上升,未达边缘网结。花单生于叶腋内,直立或下弯,直径1-1.5厘米;花梗细长,长3.5-7.5厘米,近基部有2-4个被柔毛的小苞片;萼片披针形,长约3毫米,钝头,展开;外轮花瓣与萼片等大,内轮花瓣紫红色,初时花瓣边缘粘合,以后中部以上分离,顶端外反,呈钟状,花瓣片卵圆形,长1-1.5厘米,宽6-8毫米;药隔有小尖头;心皮卵圆形,被长柔毛,柱头近头状或卵圆状,顶端全缘,无毛,每心皮有胚珠2颗,侧膜胎座上着生。果圆球状或倒卵状,长7-10毫米,直径7-8毫米,中部稍缢缩,未成熟时顶端有尖头,成熟时紫黑色,无毛,内有种子1-2颗;种子椭圆状球形,种皮膜质,胚乳嚼烂状;果柄纤细,下弯,长13-21毫米,被微柔毛;总果柄长5-9.5厘米,下部细,向顶部变粗,被微柔毛。花期4-9月,果期7-12月。

十:禾本科 GRAMINEAE (POACEAE) 1)

采集植物:黄竹、狗牙根、燕麦

举例植物:狗牙根

形态特征:32禾本科 GRAMINEAE (POACEAE) 1)

采集植物:黄竹、狗牙根、燕麦

举例植物:狗牙根

形态特征:低矮草本,具根茎。秆细而坚韧,下部匍匐地面蔓延甚长,节上常生不定根,直立部分高10-30厘米,直径1-1.5毫米,秆壁厚,光滑无毛,有时略两侧压扁。叶鞘微具脊,无毛或有疏柔毛,鞘口常具柔毛;叶舌仅为一轮纤毛;叶片线形,长1-12厘米,宽1-3毫米,通常两面无毛。穗状花序(2-3-5-6)枚,长2-5-6)厘米;小穗灰绿色或带紫色,长2-2.5毫米,仅含1小花;颖长1.5-2毫米,第二颖稍长,均具1脉,背部成脊而边缘膜质;外稃舟形,具3脉,背部明显成脊,脊上被柔毛;内稃与外稃近等长,具2脉。鳞被上缘近截平;花药淡紫色;子房无毛,柱头紫红色。颖果长圆柱形。

狗牙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根状茎和匍匐枝,须根细而坚韧。匍匐茎平铺地面或埋入土中,长10110cm,光滑坚硬,节处向下生根,株高1030cm。叶片平展、披针形,长3.8 8cm,宽13mm,前端渐尖,边缘有细齿,叶色浓绿。穗状花序36枚呈指状排列于茎顶,小穗排列于穗轴一侧,有时略带紫色。种子长1.5mm,卵圆形,成熟易脱落,可自播。

狗牙根具发达的根状茎和细长的匍匐茎,匍匐茎扩展能力极强,长可达1-2m,每茎节着地生根,可繁殖成新株;叶披针形或线形,长2-1Ocm,宽1-7mm,主脉两侧有两条暗线,叶舌短;穗状花序。长2-5c m,3~6枚指状排列于茎顶,小穗排列于穗轴一侧,长2-2.5mm,含一小花;颖果,椭圆形,长约1mm,千粒重0.23-0.28g

狗牙根营养繁殖能力强大,具很强的生命力。据测定,在旺长季节里,茎日生长速度平均达0.91cm,高的达1.4cm;葡匐茎的节向下生不定根,节上腋芽向上发育成地上枝,茎部形成分蘖节,节上分生侧枝(平均4),分蘖节上产生新的走茎,茎的节上又分生侧枝与新的走茎;新老葡匐茎在地面上互相穿插,交织成网,短时间内即成坪,形成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群落。狗牙根最喜PH6.0-7.0、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在黏土上的生长状况比在轻沙壤土上要好,在轻盐碱地上生长也较快。绿期长,在华南270d华东、华中245d

生活习性:狗牙根喜温热气候和潮湿土壤,不耐寒,气候寒冷时生长差,易遭受霜害;喜光耐热(可耐受43度高温),在日平均24度以上时,生长最好;当日均温下降至6-9度时生长缓慢,开始变黄;当日均温为2-3度时,其茎叶死亡,以其根状茎和匍匐茎越冬。翌年则靠越冬部分体眠芽萌发生长。

十一:木贼科 EQUISETACEAE

采集植物:节节草

举例植物:节节草

   形态特征:小型或中型蕨类,土生,湿生或浅水生。根茎长而横行,黑色,分枝,有节,节上生根,被绒毛。地上枝直立,圆柱形,绿色,有节,中空有腔,表皮常有矽质小瘤,单生或在节上有轮生的分枝;节间有纵行的脊和沟。

叶鳞片状,轮生,在每个节上合生成筒状的叶鞘(鞘筒)包围在节间基部,前段分裂呈齿状(鞘齿)。孢子囊穗顶生,圆柱形或椭圆形,有的具长柄;孢子叶轮生,盾状,彼此密接,每个孢子叶下面生有5-10个孢子囊。孢子近球形,有四条弹丝,无裂缝,具薄而透明周壁,有细颗粒状纹饰。

产地分布:仅1属约25种,全世界广布;中国1103亚种,全国广布。

   生活习性:性喜近水,农田杂草。

十二:锦葵科——MALVACEAE

采集植物:地桃花

举例植物:地桃花

形态特征:锦葵科,直立半灌木,高0.51米,全株被柔毛及星状毛。叶互生,下部的近圆形,中部的卵形,上部的长圆形至披针形,长47厘米,宽26厘米,浅裂,上面有柔毛,下面有星状绒毛;叶柄长26厘米;托叶2枚,线形,早落。花夏、秋开放,单生叶腋或几朵簇生,淡红色,直径1.5厘米;花梗短,有毛;小苞片5,近基部合生;花萼杯状,5裂;花瓣5,倒卵形,外面有毛;雄蕊花丝连合成管状,花药紫红色;子房5室,花柱圆柱状,顶端10裂。果扁球形,直径1厘米;分果瓣具钩状刺毛,成熟时与中轴分离。

肖梵天花,直立半灌木,有分枝,高达1米,全株被柔毛及星状毛。叶互生,下部叶心脏形或近圆形,上部叶椭圆形或近披针形,长38厘米,宽16厘米,基部近圆形、心形或楔形,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有时35浅裂或具角,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掌状网脉,中脉基部有一腺体;叶柄长26厘米;托叶2枚,线形,早落。花单生叶腋或稍丛生;副萼5裂,裂片三角形;花萼5裂,裂片较副萼小,二者表面均被星状毛;花瓣5,粉红色,呈椭圆形,基部与雄蕊管相连合;雄蕊合生,花丝连成管状,管口具浅齿,花药紫红色;雌蕊1,花柱圆柱状,先端10裂,柱头头状,红色,被短毛,子房5室,外被短毛,每室胚珠1粒。蒴果扁球形,纵向直径约5毫米,横向直径约8毫米,自中轴分裂为5,每一分蒴呈球状五等分楔形,具细毛和勾刺,钩呈星状,分蒴中各有种子1粒。花期512月。

生活习性:

十三:桑科 MORACEAE

   采集植物:黄葛树

   举例植物:黄葛树

形态特征:黄葛树属高大落叶乔木。其茎干粗壮,树形奇特,悬根露爪,蜿蜒交错,古态盎然。枝杈密集,大枝横伸,小枝斜出虬曲。树叶茂密,叶片油绿光亮。寿命很长,百年以上大树比比皆是。花期58月,果期811月,果生于叶腋,球形,黄色或紫红色。

黄葛树树高15-20m。板根延伸达十米外,支柱根形成对干,胸围达3-5m。叶互生;叶柄长2.5-5cm;托叶广卵形,急尖,长5-10cm;叶片纸质,长椭圆形或近披针形,长8-16cm,宽4-7cm,先端短渐尖,基部钝或圆开,全缘,基出脉3条,侧脉7-10对,网脉稍明显。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根深杆壮,枝繁叶茂,生长快,寿命长,忍高温,耐潮湿,抗污染。

生活习性:黄葛树喜光,有气生根。生于疏林中或溪边湿地,为阳性树种,喜温暖、高温湿润气候,耐旱而不耐寒,耐寒性比榕树稍强。它抗风,抗大气污染,耐瘠薄,对土质要求不严,生长迅速,萌发力强,易栽植。

十四:豆科 LEGUMINOSAE

采集植物:圆叶野扁豆

举例植物:圆叶野扁豆

形态特征:茎纤细,柔弱,微被短柔毛。叶具羽状3小叶;托叶小,披针形,常早落;叶柄长0.8-2.5厘米;小叶纸质,顶生小叶圆菱形,长1.5-2.7-4)厘米,宽常稍大于长,先端钝或圆形,基部圆形,两面微被极短柔毛或近无毛,被黑褐色小腺点,尤以下面较密,侧生小叶稍小,偏斜;基出脉3,小脉略密,网状,干后灰绿色,叶缘波状,略背卷。花1-2朵腋生;花萼钟状,长2-5毫米,齿裂。裂齿卵状披针形,密被红色腺点和短柔毛;花冠黄色,长约1-1.5厘米,旗瓣倒卵状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具2枚齿状的耳,翼瓣倒卵形,略弯,具尖耳,龙骨瓣镰状,具钝喙;雄蕊二体;子房无柄。荚果线状长椭圆形,扁平,略弯,长3-5厘米,宽约8毫米,被极短柔毛或近无毛,先端具针状喙,无果颈;种子6-8颗,近圆形,直径约3毫米,黑褐色。果期9-10月。

生活习性:多年生缠绕藤本

十五:蔷薇科(Rosaceae),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中经济价值较高的1个大科。乔木灌木草本。叶互生,稀对生,单叶或复叶,常具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托突起或凹陷,花被与雄蕊愈合成一碟状、杯状、坛状或壶状的托杯(萼筒、花筒),花萼、花瓣和雄蕊均着生于托杯的边缘,形成周位花;花萼裂片5,花瓣5,分离,雄蕊常多数;心皮多数至1枚,分离或结合,子房上位或下位。果实为蓇葖果、瘦果、梨果或核果,种子无胚乳。

1.采集植物:插田泡

2.举例植物:插田泡(学名:Rubus coreanus Miq

形态特征:灌木,高约3米;茎直立或弯曲成拱形,红褐色,有钩状的扁平皮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7,卵形、椭圆形或菱状卵形,长3-6厘米,宽大1.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菜或近圆形,边缘有不整齐锥状锐锯齿,下面灰绿色,沿叶脉有 柔毛或绒毛;叶柄长2-4厘米,和叶轴散生小皮刺;托叶条形。伞房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和花梗有柔毛;花5月开,粉红色,直径8-10毫米;萼裂片卵状披针形,外面有毛。聚合果卵形,直径约5毫米,红色,可生食或药用。生活习性:生山坡灌丛中。果生食和酿酒,并有强壮作用。

十六:野牡丹,别名:山石榴、大金香炉、猪古稔、豹牙兰,拉丁文名: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野牡丹科、酸脚杆属灌木,高0.5-1.5米,分枝多;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伏毛,毛扁平边缘流苏状。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广卵形,顶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全缘,7基出脉,两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背面基出脉隆起,被鳞片状糙伏毛,侧脉隆起,密被长柔毛;密被鳞片状糙伏毛;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1.采集植物:楮头红

2.举例植物:楮头红(学名:Sarcopyramis nepalensis Wall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高10-30厘米;茎四棱形,肉质,无毛,上部分枝。叶膜质,广卵形或卵形,稀近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微下延,长(2-)5-10厘米,宽(1-2.5-4.5厘米,边缘具细锯齿,3-5基出脉,叶面被疏糙伏毛,基出脉微凹,侧脉微隆起,背面被微柔毛或几无毛,基出脉、侧脉隆起;叶柄长(0.8-1.2-2.8厘米,具狭翅。聚伞花序,生于分枝顶端,有花1-3朵,基部具2枚叶状苞片;苞片卵形,近无柄;花梗长2-6毫米,四棱形,棱上具狭翅;花萼长约5毫米,四棱形,棱上有狭翅,裂片顶端平截,具流苏状长缘毛膜质的盘;花瓣粉红色,倒卵形,顶端平截,偏斜,另1侧具小尖头,长约7毫米;雄蕊等长,花丝向下渐宽,花药长为花丝的1/2,药隔基部下延成极短的距或微突起,距长为药室长的1/4-1/3,上弯;子房顶端具膜质冠,冠缘浅波状,微4裂。蒴果杯形,具四棱,膜质冠伸出萼1倍;宿存萼及裂片与花时同。花期8-10月,果期9-12月。生活习性:生于侮拔1300-3200米的密林下荫湿的地方或溪边。尼泊尔、缅甸至马来西亚等也有。

十七:天南星科 Araceae )单子叶植物纲槟榔亚纲的一科。草本,稀为攀缘灌木或附生藤本。叶基生或茎生,有时花后出现,叶柄基部常为鞘状,叶片全缘时多为箭形、戟形,或掌状、鸟足状、羽状、放射状分裂。花小,常极臭,排列为肉穗花序;花序外面有佛焰苞包围。花两性或单性。花单性时雌雄同株(同花序)或异株。雌雄同序者雌花居于花序的下部,雄花居上部,两性花有花被或无。花被如存在则为2轮,花被片23枚,雄蕊248或多数,通常与花被片同数且与之对生。退化雄蕊常存在,在雌花序中围绕雌蕊或单一而位于雌蕊下部;在雌雄同序时常多数集于雌花序之上(犁头尖属),或合生成假雄蕊柱(海芋属),但经常完全退废,这时全部假雄蕊融合且与肉穗花序轴的上部形成海绵质的附属器。子房上位,1至多室;胚珠1至多数,果为浆果,极稀为聚合果(隐棒花属)。有1052000余种。热带亚洲是本科的发源地,热带美洲则是本科的多样化中心(含1350余种)。中国有35208种,其中有420种系引种栽培,特有种占100种。 该科植物有许多种类入药,其中菖蒲属和天南星、一把伞南星、半夏、虎掌、千年健等是有悠久历史的常用中药。芋属、魔芋属植物的块茎常供蔬食,也可代粮,或作工业上的糊料。大薸则是产量高、放养易、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优良水生饲料;引进的种类则多属热带庭园观赏植物。

1.采集植物:石菖蒲,石柑子,半夏。

2.举例植物:半夏(学名:Pinellia ternata)

形态特征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5cm,块茎近球形,直径0.53.0cm,基生叶14枚,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525cm,叶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直径38cm,偶见叶片基部亦具一白色或棕色小珠芽,直径24mm。花单性,花序轴下着生雌花,无花被,有雌蕊2070个,花柱短,雌雄同株;雄花位于花序轴上部,白色,无被,雄蕊密集成圆筒形,与雌花间隔37mm,其间佛焰苞合围处有一直径为1mm的小孔,连通上下,花序末端尾状,伸出佛焰苞,绿色或表紫色,直立,或呈“S”形弯曲

生活习性:半夏根浅,喜温和、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高温。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条件下,易发生倒苗。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要求土壤湿润、肥沃、深厚,土壤含水量在20%30%pH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较为适宜。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过沙、过粘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沙质壤土为好。半夏一般于8℃10℃萌动生长,13℃开始出苗,随着温度升高出苗加快,并出现珠芽,15℃26℃最适宜半夏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而又缺水时开始出现倒苗,秋后低于13℃以下出现枯叶。冬播或早春种植的块茎,当15cm的表土地温达10℃13℃时,叶柄发出,此时如遇地表气温又持续数天低于2℃以下,叶柄即在土中开始横生,横生一段并可长出一代珠芽。地、气温差持续时间越长,叶柄在土中横生越长,地下珠芽长的越大。当气温升至10℃13℃时,叶柄直立长出土外。用块茎繁殖,块茎越大,不仅叶柄粗,珠芽结的大,而且珠芽在叶柄上着生的位置也越高;块茎越小,叶柄细,珠芽也小,珠芽在叶柄上着生的位置越低。

十八:紫草科(学名:Boraginaceae)多为草本,少灌木或乔木。单叶互生。聚伞花序,两性辐射对称,子房2室。核果小坚果。体积从最小的勿忘草属、紫草属到直径大于100微米以上。花粉粒常具3孔沟并同时常具3假沟,4孔沟有时同时具4假沟,及多沟或多孔沟(聚合草属)。有的花粉粒如齿缘草属每沟具两个内孔,有的花粉粒如鹤虱属、紫草属内孔偏于沟的一端。花粉粒表面有小刺状、细网状或颗粒状雕纹。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和西北部,少数分布于东南部和东北部。其中长蕊斑种草属、颈果草属、车前紫草属、盾果草属、微果草属为中国特有属。有些供药用,有些供观赏用。

1.采集植物:毛脉附地菜

2.举例植物:毛脉附地菜(学名:Trigonotis microcarpa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茎基残存深褐色叶柄。茎直立或斜升,高20-60厘米,有短伏毛。叶卵形或长圆形,长1.5-5厘米,宽0.5-2厘米,先端有小尖头,基部圆,两面有糙伏毛,下面脉上毛较密而长,叶脉显著隆起,中脉粗壮,侧脉较细,每侧3条,下方一对由叶基发出呈弧形前伸,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柄长达3厘米,上部叶之柄极短。花序细弱,只在基部有2-4个苞片,在结果时长达18厘米,有短伏毛;花梗细,果期长3-5毫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长2-2.5毫米,先端尖;花冠蓝紫色,筒部长约2毫米,檐部直径4-5毫米,裂片宽卵形,平展,喉部附属物5,先顶微凹;花药椭圆形,长约0.6毫米,先端具小尖。小坚果4,斜三棱锥状四面体形,长0.8-1毫米,深褐色,光亮,无毛,背面凸起呈卵形,具3锐棱,腹面的基底面略隆起并比2个侧面稍小,具不明显的短柄。

生活习性:产云南西北、东南及西部、西藏南部及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及广西(凌云)。生海拔1000-2800米山地草坡、灌丛、林缘及溪谷边。尼泊尔、锡金、不丹也有。

十九:西番莲科:双子叶植物纲。该科植物多为多年或一年生攀援草质或木质藤本,卷须腋生,少有直立和不具卷须。稀为灌木或小乔木。单叶、稀为复叶,互生或近对生,全缘或分裂,具柄,常有腺体,通常具托叶。聚伞花序腋生,有时退化仅存1-2花;通常有苞片1-3枚。花辐射对称,两性、单性、罕有杂性;萼片5枚,偶有3-8枚;花瓣5枚,稀3-8枚,罕有不存在;外副花冠与内副花冠型式多样,有时不存在;雄蕊4-5枚,偶有4-8枚或不定数;花药2室,纵裂;心皮3-5枚,子房上位,通常着生于雌雄蕊柄上,1室,侧膜胎座,具少数或多数倒生胚珠,花柱与心皮同数,柱头头状或肾形。果为浆果或蒴果,不开裂或室背开裂;种子数颗,种皮具网状小窝点;胚乳肉质,胚大,劲直。

采集植物:蝴蝶藤

举例植物:蝴蝶藤(学名:Passiflora papilio Li

形态特征:草质藤本,茎细弱,无毛或变无毛,具条纹。叶革质,长2.5-3.5厘米,宽6-10厘米,上面橄榄绿色,光滑,下面微被白粉并密被细短柔毛,有6-8个腺体,基部截形或近圆形,顶端叉状2;裂片卵形,长5-7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尖;侧脉2-3对,网脉平行横出;叶柄长2-3厘米,被稀疏短柔毛,近基部具2个杯状腺体。花序近无柄,成对生于卷须两侧,有5-8朵花,被棕色柔毛;花梗长2-6毫米;花黄绿色,直径达1.5-2厘米;萼片5枚,长8-10毫米,被柔毛,外面顶端不具角状附属器;花瓣与萼片近似,长6-8毫米;外副花冠裂片2轮,线状,外轮裂片长3.5-4毫米,内轮裂片长 1.5毫米;内副花冠褶状,高约1.5毫米;具花盘,高约0.4毫米;雌雄蕊柄长4-5毫米;雄蕊5枚,花丝长约3毫米,分离,花药长圆形,长约2.5毫米;子房无柄,卵球形,长约2毫米,无毛;花柱3枚,长约2.5毫米,分离。浆果球形,直径约1-1.2厘米;果梗纤细,长约1厘米,中部具关节;种子多数,三角状椭圆形,扁平,暗棕色,顶端具尖头。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活习性:

蝴蝶藤喜光,喜高温多湿气候,怕涝,主要生长在江南诸省的山谷、杂木林中,当地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喜欢土壤湿润、阳光比较充足的地方,常攀援在低矮的乔、灌木树干之上。生于海拔450米的山坡杂木林中。

二十: 小檗科: 双子叶植物纲。该科植物共13属约60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有10属约300种,主要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灌木或多年生草本。叶为单叶或复叶。花两性,具蜜腺或无,轮状排列,整齐,下位,3或有时为2基数。花被24轮。雄蕊与花瓣同数且与之对生,稀较多;花药瓣裂,有时纵裂。心皮一般单生;胚珠多数至少数,稀1枚。果实为浆果或蒴果。花粉一般为单粒状,稀四合花粉。

采集植物:淫羊藿

举例植物:淫羊藿(学名:Epimedium davidii Franch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根茎长,横走,质硬,须根多数。叶为23出复叶,小叶9片,有长柄,小叶片薄革质,卵形至长卵圆形,长4.59厘米,宽3.57.5厘米,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锯齿先端成刺状毛,基部深心形,侧生小叶基部斜形,上面幼时有疏毛,开花后毛渐脱落,下面有长柔毛。花46朵成总状花序,花序轴无毛或偶有毛,花梗长约1厘米;基部有苞片,卵状披针形,膜质;花大,直径约2厘米,黄白色或乳白色;花萼8片,卵状披针形,2轮,外面4片小,不同形,内面4片较大,同形;花瓣4,近圆形,具长距;雄蕊4;雌蕊1,花柱长。蓇葖果纺锤形,成熟时2裂。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活习性:生长于多荫蔽的树林及灌丛中。

二十一:百合科: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植物通常为具根状茎、球茎或鳞茎的多年生草本,花裂片常为6,雄蕊6,多为虫媒花。茎直立或攀援状。单叶互生,少数对生或轮生,或常基生,有时退化成鳞片状。花序总状、穗状、圆锥或伞形花序,少数为聚伞花序;花两性,辐射对称,多为虫媒花,常3基数;花被花瓣状,裂片常6,排成2轮;雄蕊常6,花丝分离或联合;花粉粒2核,稀3核,多具单沟,稀为2沟、4孔、螺旋萌发孔,左右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表面具细至粗网状雕纹。此外,有的花粉为球形,无萌发孔,具瘤状突起或小刺。子房上位,少有半下位,通常3室而为中轴胎座,稀1室而为侧膜胎座,每室有少至多数胚珠。蒴果或浆果。

采集植物:曲枝天冬

举例植物:曲枝天冬(学名:Asparagus trichophyllus

    形态特征近直立草本,高60-100厘米。根稍肉质,粗2-4毫米。茎光滑,上部回折状,分枝基部先下弯而后上升,强烈弧曲,呈半圆形,上部回折状,小枝具明显的软骨质齿。叶状枝通常每4-8枚一簇,略具4-5棱,直立或稍弯曲,长4-12(18)毫米,粗0.2-0.4毫米,常常略贴伏于小枝上,具明显的软骨质齿;叶鳞片状,基部具刺状距或距不明显,极少为硬刺,分枝上的鳞片叶的距不明显,花每2朵腋生,单性,雌雄异株,绿黄色或稍带紫色,花梗长12-18毫米,关节位于花梗中央稍上方处,雄花:花被片6,披针形,长6(5)-8毫米,宽1.5-2毫米,雄蕊6,花丝中部以下贴生于花被片上,花药近长圆形,长约1.5(1)毫米;雌花小,花被片长2.5-3.5毫米。浆果球形,直径6-7毫米,成熟时红色,具3-5颗种子。花期5月,果期6-7月。

生活习性:生长于海拔400米至2,1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田边、路旁、山地以及荒地上。

二十二:防己科:木兰纲。该科多属攀援或缠绕藤本植物,少数物种为直立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木质部常有车辐状髓线。叶螺旋状排列,无托叶,单叶,稀复叶,常具掌状脉,较少羽状脉;叶柄两端肿胀。聚伞花序,或由聚伞花序再作圆锥花序式、总状花序式或伞形花序式排列,极少退化为单花;苞片通常小,稀叶状。花通常小而不鲜艳,单性,雌雄异株,通常两被(花萼和花冠分化明显),较少单被;萼片通常轮生,每轮3片,较少42片,极少退化至1片,有时螺旋状着生,分离,较少合生,覆瓦状排列或镊合状排列;花瓣通常2轮,较少1轮,每轮3片,很少42片,有时退化至1片或无花瓣,通常分离,很少合生,覆瓦状排列或镊合状排列;雄蕊2至多数,通常6-8,花丝分离或合生,花药1-2室或假4室,纵裂或横裂,在雌花中有或无退化雄蕊;心皮3-6,较少1-2或多数,分离,子房上位,1室,常一侧肿胀,内有胚珠2颗,其中1颗早期退化,花柱顶生,柱头分裂或条裂,较少全缘,在雄花中退化雌蕊很小,或没有。核果,外果皮革质或膜质,中果皮通常肉质,内果皮骨质或有时木质,较少革质,表面有皱纹或有各式凸起,较少平坦;胎座迹半球状、球状、隔膜状或片状,有时不明显或没有;种子通常弯,种皮薄,有或无胚乳;胚通常弯,胚根小,对着花柱残迹,子叶扁平而叶状或厚而半柱状。胎座迹(condyle)通常存在,有时穿孔。化石最早发现于白垩纪晚期。

采集植物:密花藤

举例植物:密花藤(学名:Pycnarrhena lucida)

形态特征:叶片近革质,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7-11厘米,宽1.5-3.5厘米,有时稍大,先端短尖,渐尖或近骤尖,基部近阔楔形或稍钝,两面无毛,上面光亮;侧脉5-7对,成锐角斜开出,并于近边缘处分枝联结;叶柄长1-2厘米,顶端肿胀,密被锈色短柔毛。聚伞花序通常仅存1花,数个簇生于叶腋内被毛的垫状突起上,雄花序具纤细、丝状的总梗,长3-5毫米,雄花:萼片最外轮的微小,倒卵形,被微毛,最内轮的大,稍肉质,近圆形,囊状,长约1.5毫米;花瓣常2片,肉质,横椭圆形,长约0.6毫米,宽约1毫米;聚药雄蕊有4-5个花药。雌花序和雌花均未见。核果红色,近球形,或稍歪斜,长15-20毫米;果核纤维状木质,胎座迹稍凸;种子肾形

生活习性:生于林中。

二十三:木犀科:双子叶植物,乔木、灌木或为木质藤本;叶对生,很少互生或轮生,单叶或羽状复叶,无托叶;花辐射对称,两性或少有单性(雌雄同株)或杂性异株,常组成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或聚伞花序,有时簇生,很少单生;萼4(-15)裂或顶部近截平;花冠4(-12)裂,有时缺;雄蕊2,少有35,花药2室;子房上位,2室,每室有胚珠2410)颗;果为核果、蒴果、浆果或翅。

1.采集植物:尖叶女贞、小蜡

举例植物:木犀科-女贞属-小蜡(Ligustrum sinense Lour.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4-7)米。小枝圆柱形,幼时被淡黄色短柔毛或柔毛,老时近无毛。叶片纸质或薄革质,卵形、椭圆状卵形、长圆形、长圆状椭圆形至披针形,或近圆形,长2-7-9)厘米,宽1-3-3.5)厘米,先端锐尖、短渐尖至渐尖,或钝而微凹,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或为楔形,上面深绿色,疏被短柔毛或无毛,或仅沿中脉被短柔毛,下面淡绿色,疏被短柔毛或无毛,常沿中脉被短柔毛,侧脉4-8对,上面微凹入,下面略凸起;叶柄长28毫米,被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塔形,长4-11厘米,宽3-8厘米;花序轴被较密淡黄色短柔毛或柔毛以至近无毛;花梗长1-3毫米,被短柔毛或无毛;花萼无毛,长1-1.5毫米,先端呈截形或呈浅波状齿;花冠长3.5-5.5毫米,花冠管长1.5-2.5毫米,裂片长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毫米;花丝与裂片近等长或长于裂片,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果近球形,径5-8毫米。花期3-6月,果期9-12月。

习性:喜光,稍耐荫,;较耐寒,耐修剪 。对土壤湿度较敏感,干燥瘠薄地生长发育不良。

二十五:玄参科: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管状花目的一科。多为草本、灌木或少有乔木。叶互生、下部对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对生、或轮生,无托叶。花序总状、穗状或聚伞状,常合成圆锥花序,向心或更多离心。花常不整齐;萼下位,常宿存,5少有4基数;花冠4-5裂,裂片多少不等或作二唇形;雄蕊常4枚,而有一枚退化,少有2-5枚或更多,药1-2室,药室分离或多少汇合;花盘常存在,环状,杯状或小而似腺;子房2室,极少仅有1室;花柱简单,柱头头状或2裂或2片状;胚珠多数,少有各室2枚,倒生或横生。果为蒴果,少有浆果状,具生于1游离的中轴上或着生于果爿边缘的胎座上;种子细小,有时具翅或有网状种皮,脐点侧生或在腹面,胚乳肉质或缺少;胚伸直或弯曲。[

1.采集的植物:通泉草、沟酸浆。

2.举例的植物:通泉草,(学名:Mazus japonicus (Thunb.) O. Kuntze)别名:脓泡药、汤湿草、猪胡椒、野田菜、鹅肠草、绿蓝花、五瓣梅、猫脚迹、尖板猫儿草、黄瓜香;为通泉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3.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30厘米,无毛或疏生短柔毛。主根伸长,垂直向下或短缩,须根纤细,多数,散生或簇生。[1]

本种在体态上变化幅度很大,茎1-5支或有时更多,直立,上升或倾卧状上升,着地部分节上常能长出不定根,分枝多而披散,少不分枝。基生叶少到多数,有时成莲座状或早落,倒卵状匙形至卵状倒披针形,膜质至薄纸质,长2-6厘米,顶端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疏齿,基部楔形,下延成带翅的叶柄,边缘具不规则的粗齿或基部有1-2片浅羽裂;茎生叶对生或互生,少数,与基生叶相似或几乎等大。

总状花序生于茎、枝顶端,常在近基部即生花,伸长或上部成束状,通常3-20朵,花疏稀;花梗在果期长达10毫米,上部的较短;花萼钟状,花期长约6毫米,果期多少增大,萼片与萼筒近等长,卵形,端急尖,脉不明显;花冠白色、紫色或蓝色,长约10毫米,上唇裂片卵状三角形,下唇中裂片较小,稍突出,倒卵圆形;子房无毛。蒴果球形;种子小而多数,黄色,种皮上有不规则的网纹。花果期4-10月。

二十六:十字花科: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白花菜目1科。一年、二年或多年生草本,很少呈亚灌木状。基生叶莲座状,茎生叶互生,无托叶单叶或羽状分裂。两性,整齐;萼片4,分离,排成2轮;花瓣4,分离,有、粉红、淡紫、各色,排列呈十字形,上部开展,下部呈爪;雄蕊通常642短,称四强雄蕊,少数更多或更少,在花丝基部常具蜜腺;雌蕊1子房上位,由2心皮组成,常有假隔膜分成2室,少数无假隔膜,则为1室,每室有胚珠1至多数,生于侧膜胚座上,排列成12行。果实长角果短角果,成熟时由下向上开裂或不裂,少数角果顶端具或长或短的喙。

1.采集的植物:印度蔊菜、荠菜。

2.举例的植物:荠菜(学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护生草地菜、小鸡草、地米菜、菱闸菜、花紫菜等,地方上叫香荠北方也叫白花菜、黑心菜,瑶家叫禾杆菜,河南、湖北等地区叫地菜,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

3.形态特征:当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5-50cm。茎直立,有分枝,稍有分枝毛或单毛。

荠菜根白色,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枝。

基生叶丛生,挨地,呈莲座状,叶片卵形至长卵形,有羽状分裂,叶上有毛,叶缘有翼,叶柄较长,多在5-40mm;顶生叶最大,长、宽可达12cm2.5cm,侧生叶片较小,一般叶长5-30mm,宽2-20mm,裂片3-8对,形状狭长,平展,卵形,基部平截,具白色边缘。

茎生叶狭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2cm,宽2-15mm,两面有细毛或无毛,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

十字花冠总状花序。四强雄蕊。短角果扁平。花瓣倒卵形,呈圆形至卵形,先端渐尖,浅裂或具有不规则粗锯齿;总状花序项生或腋生,果期延长达20cm4个,长圆形;花瓣白色,两性,匙形或卵形,长2-3mm,有短爪。短角果,倒卵状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长5-8mm,宽4-7mm,扁平,无毛,先端稍凹,裂瓣具网脉,花柱长约0.5mm。种子2行,呈椭圆形,浅褐色。花、果期4-6月,开花时茎高2050厘米。荠菜性喜温和,只要有足够的阳光,土壤不太干燥,荠菜都可以生长,荠菜对土壤的选择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土壤栽培为佳。

二十七:五加科:多年生草本、灌木至乔木,有时攀援藤状,茎具刺或无刺。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单叶羽状复叶掌状复叶;花小,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常排成伞形花序头状花序,稀为穗状花序总状花序;萼小,与子房合生;花瓣510,常分离,有时合生成帽状体;雄蕊与花瓣同数或2倍之或更多,着生于花盘的边缘;子房下位,115室,每室有胚珠1颗;果为一浆果或核果。

1.采集的植物:罗伞。

2.举例的植物:罗伞,罗伞属属于灌木至乔木,有刺或无刺;叶掌状复叶;伞形花序排成宽大的圆锥花序;花杂性,花梗基部常有宿存、簇生的小苞片;萼5齿裂;花瓣5,镊合状排列;雄蕊5;子房下位,2室,稀35室;核果球形。原隶本属的叶掌状分裂的种类,现已分出为Euaraliopsis属。

3.形态特征:Brassaiopsis glomerulata (Bl.) Regel 罗伞属,五加科,约20种,我国有11种,灌木或乔木;枝有刺,稀无刺。叶为掌状复叶;托叶与叶柄基部合生,明显或不明显。花两性或杂性,聚生成伞形花序,再组成圆锥花序;总花梗通常在花后延长;苞片小,宿存或脱落;花梗无关节;小苞片宿存;萼筒边缘有5齿;花瓣5,在花芽中镊合状排列;雄蕊5; 子房2室,稀3-5室,花柱合生成柱状。果实明显的半下位(因花盘发达隆起),阔球形或陀螺形,中央通常有纵缢痕。种子通常2个(或1个不发育),或3-5个;胚乳匀一或嚼烂状。

二十八:莎草科:单子叶植物钢,鸭跖草亚纲。禾本样显花草本植物,分布于潮湿地区。莎草科的特征为:茎实心,横断面为三角形,叶基部具鞘,叶鞘的两侧边缘互相结合;某些种类的叶片已退化;花小,聚生成小穗,小穗外无叶状的苞片包围。花由一枚雌蕊和2~3枚雄蕊构成,生于特称为颖片的鳞片腋间。茎的高度从数厘米至4厘米以上。几乎所有种类均为风媒传粉。

1:采集植物:风车草、短叶水蜈蚣、百叶藨草

2:举例植物:风车草(学名:Cyperus alternifolius L.),又名旱伞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 粗大,须根坚硬。秆稍粗壮,高30-150厘米,近圆柱状,上部稍粗糙,基部包裹以无叶的鞘,鞘棕色。苞片20枚,长几相等,较花序长约2倍,宽2-11毫米,向四周展开,平展;多次复出长侧枝聚繖花序具多数第一次辐射枝,辐射枝最长达7厘米,每个第一次辐射枝具4-10个第二次辐射枝,最长达15厘米;小穗密集于第二次辐射枝上端,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8毫米,宽1.5-3毫米,压扁,具6-26朵花;小穗轴不具翅;鳞片紧密的复瓦状排列,膜质,卵形,顶端渐尖,长约2毫米,苍白色,具锈色斑点,或为黄褐色,具3-5条脉;雄蕊3,花药线形,顶端具刚毛状附属物;花柱短,柱头3。小坚果椭圆形,近于三稜形,长为鳞片的1/3,褐色。

 

生活习性:广泛分布于森林、草原地区的大湖、河流边缘的沼泽中。喜温暖湿润和腐殖质丰富的粘性土壤,耐阴不耐寒,冬季温度不低于5℃

短叶水蜈蚣:(学名:Kyllinga brevifolia Rottb)又名金钮草,土香头,三荚草,白香附,无头香。

形态特征:根状茎长而匍匐,外被膜质、褐色的鳞片,具多数节间,节间长约1.5厘米,每一节上长一秆。秆成列地散生,细弱,高7-20厘米,扁三稜形,平滑,基部不膨大,具4-5个圆筒状叶鞘,最下面2个叶鞘常为干膜质,棕色,鞘口斜截形,顶端渐尖,上面2-3个叶鞘顶端具叶片。叶柔弱,短于或稍长于秆,宽2-4毫米,平张,上部边缘和背面中肋上具细刺。叶状苞片3枚,极展开,后期常向下反折;穗状花序单个,极少23个,球形或卵球形,长5-11毫米,宽4.5-10毫米,具极多数密生的小穗。小穗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压扁,长约3毫米,宽0.8-1毫米,具1朵花;鳞片膜质,长2.8-3毫米,下面鳞片短于上面的鳞片,白色,具锈斑,少为麦秆黄色,背面的龙骨状突起绿色,具刺,顶端延伸成外弯的短尖,脉5-7条;雄蕊3-1个,花药线形;花柱细长,柱头2,长不及花柱的1/2。小坚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双凸状,长约为鳞片的1/2,表面具密的细点。

生活习性:生长于山坡荒地、路旁草丛中、田边草地、溪边、海边沙滩上,海拔在600米以下。

 

二十九:堇菜科:双子叶植物纲,草本、灌木、稀为乔木,叶互生、基生、稀对生,单叶,全缘或有时分裂,有托叶;花辐射对称或左右对称,两性或单性,稀杂性,单生或排成圆装花序式,有小苞片;萼片5,通常宿存;花瓣5,下面一枚常扩大,基部囊状或有距;雄蕊5,花药分离或靠合,药隔延伸于药室外而成膜质附属物;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颗生于侧膜胎座上2果为一蒴果或浆果。

 

1:采集植物:心形堇菜、鸡腿堇菜

2:举例植物:心形堇菜(学名:Viola yunnanfuensis W. Beck.)又名滇中堇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和匍匐枝。根状茎粗短,节密生,粗约4-5毫米;支根多条,较粗壮而伸长,褐色。叶多数,基生;叶片卵形、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稀肾状,

3-8厘米,宽3-8厘米,先端尖或稍钝,基部深心形或宽心形,边缘具多数圆钝齿,两面无毛或疏生短毛;叶柄在花期通常与叶片近等长,在果期远较叶片为长,最上部具极狭的翅,通常无毛;托叶短,下部与叶柄合生,长约1厘米,离生部分开展。花淡紫色;花梗不高出于叶片,被短毛或无毛,近中部有2枚线状披针形小苞片;萼片宽披针形,长5-7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附属物长约2毫米,末端钝或平截;上方花瓣与侧方花瓣倒卵形,长1.2-1.4厘米,宽5-6毫米,侧方花瓣里面无毛,下方花瓣长倒心形,顶端微缺,连距长约1.5厘米,距圆筒状,长4-5毫米,粗约2毫米;下方雄蕊的距细长,长约3毫米;子房圆锥状,无毛,花柱棍棒状,基部稍膝曲,上部变粗,柱头顶部平坦,两侧及背方具明显缘边,前端具短喙,柱头孔较粗。蒴果椭圆形,长约1厘米。

生活习性:生于林缘、林下开阔草地间、山地草丛、溪谷旁。

 

鸡腿堇菜:(学名:Viola acuminata Ledeb. var. acuminata)又名鸡腿菜、胡森堇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通常无基生叶。根状茎较粗,垂直或倾斜,密生多条淡褐色根。茎直立,通常2-4条丛生,高10-40厘米,无毛或上部被白色柔毛。叶片心形、卵状心形或卵形,长1.5-5.5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锐尖、短渐尖至长渐尖,基部通常心形(狭或宽心形变异幅度较大),稀截形,边缘具钝锯齿及短缘毛,两面密生褐色腺点,沿叶脉被疏柔毛;叶柄下部者长达6厘米,上部者较短,长1.5-2.5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托叶草质,叶状,长1-3.5厘米,宽2-8毫米,通常羽状深裂呈流苏状,或浅裂呈齿牙状,边缘被缘毛,两面有褐色腺点,沿脉疏生柔毛。花淡紫色或近白色,具长梗;花梗细,被细柔毛,通常均超出于叶,中部以上或在花附近具2枚线形小苞片;萼片线状披针形,长7-12毫米,宽1.5-2.5毫米,外面3片较长而宽,先端渐尖,基部附属物长约2-3毫米,末端截形或有时具1-2齿裂,上面及边缘有短毛,具3脉;花瓣有褐色腺点,上方花瓣与侧方花瓣近等长,上瓣向上反曲,侧瓣里面近基部有长须毛,下瓣里面常有紫色脉纹,连距长0.9-1.6厘米;距通常直,长1.5-3.5毫米,呈囊状,末端钝;下方2枚雄蕊之距短而钝,长约1.5

 

米,外面3片较长而宽,先端渐尖,基部附属物长约2-3毫米,末端截形或有时具1-2齿裂,上面及边缘有短毛,具3脉;花瓣有褐色腺点,上方花瓣与侧方花瓣近等长,上瓣向上反曲,侧瓣里面近基部有长须毛,下瓣里面常有紫色脉纹,连距长0.9-1.6厘米;距通常直,长1.5-3.5毫米,呈囊状,末端钝;下方2枚雄蕊之距短而钝,长约1.5毫米;子房圆锥状,无毛,花柱基部微向前膝曲,向上渐增粗,顶部具数列明显的乳头状凸起,先端具短喙,喙端微向上噘,具较大的柱头孔。蒴果椭圆形,长约1厘米,无毛,通常有黄褐色腺点,先端渐尖。花果期5-9月。

生活习性:生于杂木林下或山坡草地,河谷湿地等处。

心得体会: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让我学到平常学不到的东西。知道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及要求,对植物分类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加深。另外,这次野外实习还锻炼了我的意志力,增强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上的独立能力,对团队合作精神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和鼓励也是相当的重要。总之,这次野外实习带给我的不仅是学科知识,还有精神财富。

三十:大戟科:乔木、灌木、草本,稀藤本;有乳液或无。叶互生,稀对生,单叶或复叶,稀退化为鳞片状,有时具腺体;常有托叶。花小,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花序各式,常为聚伞或圆锥花序,稀杯状花序;萼片离生或连合,有时退化或无;无花瓣,稀有花瓣;雄蕊多数,离生或连合成柱状,或大部分退化,仅存1枚,花药23-4)室,药室纵裂,稀顶孔开裂或横裂;子房上位,31-2)或更多室,每室1-2胚珠,花柱与子室同数,分离或部分连合;常有花盘,环状或分裂为腺体。蒴果或核果,稀浆果状。种子常有种阜,胚乳肉质,胚直,子叶宽扁,稀卷叠。约300属,5000多种,广布于全世界,以热带地区为多。中国包括引入种共约72属,450种,产于中国各地。多为橡胶、油料、药材、鞣料、淀粉、观赏及用材等重要经济树种。有些种类有毒,可作农药。

1.采集植物:猫眼草、野桐、五朵云、油桐、乌桕、黑面神

2.举例植物:乌桕(学名:Sapium sebiferum (L) Roxb.)

形态特征: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

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长3-8厘米,宽3-9厘米,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中脉两面微凸起,侧脉6-10对,纤细,斜上升,离缘2-5毫米弯拱网结,网状脉明显;叶柄纤细,长2.5-6厘米,顶端具2腺体;托叶顶端钝,长约1毫米。

花单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顶生、长6-12厘米的总状花序,雌花通常生于花序轴最下部或罕有在雌花下部亦有少数雄花着生,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或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雄花:花梗纤细,长1-3毫米,向上渐粗;苞片阔卵形,长和宽近相等约2毫米,顶端略尖,基部两侧各具一近肾形的腺体,每一苞片内具10-15朵花;小苞片3,不等大,边缘撕裂状;花萼杯状,3浅裂,裂片钝,具不规则的细齿;雄蕊2枚,罕有3枚,伸出于花萼之外,花丝分离,与球状花药近等长。雌花;花梗粗壮,长3-3.5毫米;苞片深3裂,裂片渐尖,基部两侧的腺体与雄花的相同,每一苞片内仅1朵雌花,间有1雌花和数雄花同聚生于苞腋内;花萼3深裂,裂片卵形至卵头披针形,顶端短尖至渐尖;子房卵球形,平滑,3室,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外卷。

蒴果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直径1-1.5厘米。具3种子,分果爿脱落后而中轴宿存;种子扁球形,黑色,长约8毫米,宽6-7毫米,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花期4-8月。

生活习性:喜光,不耐阴。喜温暖环境,不甚耐寒。适生于深厚肥沃、含水丰富的土壤,对酸性、钙质土、盐碱土均能适应。主根发达,抗风力强,耐水湿。寿命较长。年平均温度15℃以上,年降雨量750mm以上地区都可生长。

对土壤适应性较强,沿河两岸冲积土、平原水稻土,低山丘陵粘质红壤、山地红黄壤都能生长。以深厚湿润肥沃的冲积土生长最好。土壤水分条件好生长旺盛。能耐短期积水,亦耐旱,含盐量在0.3%以正气。

三十一:八角枫科:双子叶植物纲的 1科。根据大多数分类法,它只有一个属---八角枫属,因其叶具八角而得名,事实上五裂或五角比较常见。分布于非洲、中国、日本和东南亚,中国有8种,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少数种可北上到河北。别名:华瓜木,枢木等。常绿乔木,单叶互生,花两性。高约4-5米,树皮光滑;淡灰色,树枝平伸;叶薄或纸质,心形至椭圆形,变化很大,长约15厘米,宽7.5厘米,端渐尖,基部偏斜,通常5脉,全缘或有阔角,叶柄长2-3.5厘米;聚伞花序腋生,有花8-30朵,两两相对;花瓣6-8片,白色,长不及1.5厘米、雄蕊与花瓣同数、有短花丝、花药红、花期5-6月;果卵形。树皮纤维作人造棉;木材作家具:根皮入药,叶作饲料,有小毒。须根含生物硷、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树脂。

1.采集植物:瓜木、八角枫

2.举例植物:八角枫(学名:Alangium chinense)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5米,胸径40厘米。常成灌木状。树皮淡灰色、平滑,小枝呈字形曲折,疏被毛或无毛。叶柄下芽,红色。是良好的观赏树种。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又可作为交通干道两边的防护林树种。

    单叶互生,卵圆形,基部偏斜。全缘或微浅裂,表面无毛,背面脉腋簇生毛,基出脉35,入秋叶转为橙黄色。花为黄白色,花瓣狭带形,有芳香,花丝基部及花柱疏生粗短毛。核果卵圆形,黑色。花期57月,果期910月。

生态习性:阳性树。稍耐阴,对上壤要求不严,喜肥沃、疏 松、湿润的土壤,具一定耐寒性,萌芽力强,耐修剪,根系发达,适应性强。

三十二:景天科:Crassulaceae 景天科,双子叶植物,35属,1600种,广布于全球,但主产地为南非,我国约10属,247种,全国均产之;此外,还引入有若干观赏植物。多年生、肉质植物,喜生于干地或石上;叶互生、对生或轮生,常无柄,单叶,稀为羽状复叶;花通常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单生或排成聚伞花序;萼片与花瓣同数,通常45;合生;雄蕊与萼片同数或2倍之;雌蕊通常45,每一个基部有小鳞片1枚;子房1室,有胚珠数至多颗;果为一蓇葖果,腹缝开裂

1,采集的植物有:凹叶景天,佛甲草,景天属,

2,举例植物:佛甲草,中文学名-佛甲草 拉丁学名:Sedum lineare Thunb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无毛。

茎高1020厘米。3叶轮生,少有4叶轮生,叶线形,长2.02.5厘米,宽约2毫米,先端钝尖,茎部无柄,有短距。花序聚伞状,顶生,疏生花,宽48厘米,中央有一朵短梗花,另有23分枝,分枝常有再2分枝,着生花无梗;萼片5,线状披针形,长1.57毫米,不等长,不具距,有时有短距,先端钝;花瓣5,花色,披针形长46毫米,花端钝尖,茎部稍狭;雄蕊10,较花瓣短;鳞片5,宽楔形至四方形,长0.5毫米;蓇葖略叉开,长45毫米,花柱短。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

三叶轮生佛甲草即使在严寒期地上部茎叶冻枯,翌年土壤一解冻就能萌发新芽,茁壮生长,早春即能覆盖地面。

佛甲草属多浆植物,含水量极高,其叶、茎表皮的角质层具有超常的防止水分蒸发的特性,即使在夏季干旱的屋顶上也无需浇水。其耐旱时间可长达1个月,而与佛甲草同时栽培的其它杂草早已干枯死亡,佛甲草却安然无恙,保持着勃勃生机的绿色。

 

三十三:蓼科(Polygonaceae),双子叶植物,是一种多年生挺水植物种类,高从40厘米到160厘米以上都有。叶子通常呈现两两互生及长针状,有柄。花朵则通常长成穗状。共40属,800种,主产北温带,少数在热带,中国引入的有14属,约228种,全国均有分布,其中有些供食用,如荞麦,有些入药,有些供观赏用。一般来说,该种植物都生长在水田,人造沟渠或湿地。在克朗奎斯特系统里为蓼科单独设立一个蓼目。而最近的APG II系统(2003)则是将蓼科处理为石竹目下的一个科。

1,采集的植物:头花蓼,草血竭,巴天酸模,次果酸模

2,举例的植物:中文学名--巴天酸模,拉丁学名:Rumex patientia Linn.

蓼科酸模属植物。别名 :洋铁叶、洋铁酸模、牛舌头棵。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及西藏。国外分布于高加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及欧洲。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1.5米。茎直立,粗壮,不分枝或分枝,有沟槽。基生叶有粗柄;叶片矩圆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4-8厘米,顶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或边缘波状;上部叶小而狭,近无柄;托叶鞘筒状,膜质。花序为大型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两性;花被片6,成2轮,在果时内轮花被片增大,宽心形,有网纹,全缘,一部或全部有瘤状突起;雄蕊6;柱头3,画笔状。瘦果卵形,有3锐稜,褐色,光亮。根含鞣质可提制栲胶。

三十四:毛茛科(学名:Ranunculaceae)药用植物,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科之一,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数为藤本或灌木,单叶或复叶,花通常两性,辐射对称,果实为蓇葖果或瘦果,全世界广布。

1,采集的植物:山木通,毛莨,翠雀属

2,举例的植物:中文学名--山木通   别称  冲倒山、千金拔、天仙菊、蓑衣藤、万年藤、大木通等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属:铁线莲属

形态特征:【植物形态】 木质藤本,无毛。茎圆柱形,有纵条纹,小枝有棱。三出复叶,基部有时为单叶;小叶片薄革质或革质,卵状披针形、狭卵形至卵形,长3-9-13)厘米,宽1.5-3.5-5.5)厘米,顶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浅心形或斜肾形,全缘,两面无毛。花常单生,或为聚伞花序、总状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有1-3-7)花,少数7朵以上而成圆锥状聚伞花序,通常比叶长或近等长;在叶腋分枝处常有多数长三角形至三角形宿存芽鳞,长5-8毫米;苞片小,钻形,有时下部苞片为宽线形至三角状披针形,顶端3裂;萼片4(-6),开展,白色,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1.8(-2.5)厘米,外面边缘密生短绒毛;雄蕊无毛,药隔明显。瘦果镰刀状狭卵, 长约5毫米,有柔毛,宿存花柱长达3厘米,有黄褐色长柔毛。花期4月至6月,果期7月至11月。

三十五:酢浆草科:酢浆草科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1科。草本或乔木。3小叶或羽状复叶,无托叶。花两性,5基数,雄蕊常为花瓣数的2倍,有时5枚无花药;花丝基部合生,花柱离生,种子有胚乳。植株通常积聚可溶性的和晶体状的草酸盐类,通常还散生含单宁的分泌细胞和积聚着原花青素。世界共有71000种,分布于热带至温带,主要产于南美热带。中国有3属约13种,南北均产。

1,采集的植物:白花酢浆草,红花酢浆草

2,举例的植物:白花酢浆草

中文学名--白花酢浆草 拉丁学名Oxalis acetosella Linn.

科:酢浆草科 种:白花酢浆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全体有疏柔毛;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叶互生,掌状复叶有3小叶,倒心形,小叶无柄。花黄色,1至数朵组成腋生的伞形花序,萼片长圆形,顶端急尖,有柔毛;花瓣倒卵形,微向外反卷;花丝基部合生成筒状。蒴果近圆柱状,5棱,有短柔毛,成熟开裂时将种子弹出。种子小,扁卵形,红褐色,有横沟槽。花果期4—8月。

普遍分布,生于路边草丛或田野、家前屋后。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

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疾的效用,可治蛇虫蛰伤,也可治尿血、尿路感染、黄疸肝炎等。

白花酢浆草为多年生草本,高8-10厘米。根纤细;根茎横生,节间具1-2毫米长的褐色或白色小鳞片和细弱的不定根。茎短缩不明显,基部围以残存覆瓦状排列的鳞片状叶柄基。

三十六:忍冬科:落叶或常绿灌木,直立或缠绕,有时小乔木,稀草本,常有柔软的木质部和宽阔的髓。叶为单叶或复叶,对生;通常无托叶或甚细小。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聚伞花序、轮伞花序或由聚伞花序集合成伞房市或圆锥式,有时因聚伞花序中央的花退化而仅具2朵花,排成总状或穗状花序,稀单生;有小苞片或无,极少小苞片增大而成膜质的翅;萼片或萼齿5—4片,稀2片,宿存或脱落,很少花后增大;花冠合瓣,辐状、漏斗状、钟状或筒状,4—5裂,有时二唇状,上唇二裂,下唇三裂,或上唇四裂,下唇一枚;雄蕊4—5,二强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1—2,室,纵裂;子房下位,2—5室,稀710室,每室有胚珠1至多颗,花柱延伸或短,柱头头状,或顶端2—5浅裂。果实为浆果、核果、蒴果或瘦果;具1至多颗种子,种子是压扁状,有沟槽或棱角。胚乳丰富。

1.采集植物:金银花

2.举例植物:金银花(学名:Lonicera japonica

形态特征:半常绿藤本,幼枝暗红色,密被黄褐色开展硬毛和短柔毛,具腺毛,叶纸质,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稀卵圆形或倒卵圆形,长3—5厘米,稀9.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少有圆形或微凹缺,基部圆形或近心形,有缘毛,小枝上部叶通常两面密被短硬毛,下部常无色,带青灰色,叶柄长4-10毫米,密被短毛。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长2—4厘米;苞片大,叶状,长2-3厘米,两面被短柔毛;萼筒无毛,萼齿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花冠唇形,由白色后转黄色,长3—4.5厘米,稀26厘米,外面多少被倒生开展硬毛和腺毛;雄蕊伸出花冠。浆果球形,蓝黑色。花期4-6月;果期10-11月。

生活习性:生于海拔600—1400米的山坡、山谷、河边、路旁、密林中、灌丛中或阴坡岩石上。

三十七:山茶科: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的一科。多为常绿木本。单叶,互生,革质,无托叶。花两性,少数单性。苞片2至多数,脱落或宿存,常具有分类的价值。萼片多数或5数,有时与苞片分不开,二者逐渐过渡,组成苞被片。花瓣多数至5数,白色、红色或黄色;多少合生。雄蕊通常多数,子房上位,少数半下位。3~5室,胚珠通常多个。蒴果,或不开裂的核果浆果。约30750种,主要分布亚洲的亚热带和热带。中国有15500种。

1.采集植物:岗柃、油茶

2.举例植物:

1)岗柃(学名:Eurya groffii Merr.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27m,嫩枝圆柱形,密被柔毛。叶纸质或薄革质,披针形或披针状长圆形,边缘密生细锯齿。多生长于海拔3002700 m的山坡林中、林缘或灌丛中。

生活习性:产安龙,册亨,赤水,罗甸,荔波等地,生于海拔550—800米的山坡,路旁疏林下。

2)油茶(学名:Camellia oleifera Abel

形态特征:灌木或中乔木;嫩枝有粗毛。叶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尖而有钝头,有时渐尖或钝,基部楔形,长5-7厘米,宽2-4厘米,有时较长,上面深绿色,发亮,中脉有粗毛或柔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中脉有长毛,侧脉在上面能见,在下面不很明显,边缘有细锯齿,有时具钝齿叶柄4-8毫米,有粗毛。花顶生,近于无柄,苞片与萼片约10片,由外向内逐渐增大,阔卵形,长3-12毫米,背面有贴紧柔毛或绢毛,花后脱落,花瓣白色,5-7片,倒卵形,长2.5-3厘米,宽1-2厘米,有时较短或更长,先端凹入或2裂,基部狭窄,近于离生,背面有丝毛,至少在最外侧的有丝毛;雄蕊1-1.5厘米,外侧雄蕊仅基部略连生,偶有花丝管长达7毫米的,无毛,花药黄色,背部着生;子房有黄长毛,3-5室,花柱长约1厘米,无毛,先端不同程度3裂。蒴果球形或卵圆形,直径2-4厘米,3室或1室,3爿或2爿裂开,每室有种子1粒或2粒,果爿厚3-5毫米,木质,中轴粗厚;苞片及萼片脱落后留下的果柄长3-5毫米,粗大,有环状短节。花期冬春间。

生活习性:油茶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突然的低温或晚霜会造成落花、落果。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否则只长枝叶,结果少,含油率低。要求水分充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但花期连续降雨,影响授粉。要求在坡度和缓、侵蚀作用弱的地方栽植,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一般适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而不适于石块多和土质坚硬的地方。

三十八:杜鹃花科:杜鹃花科,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较大的1科,木本植物,大多常绿,少数落叶,陆生或附生。不具托叶。共50属,约1300种,主产南非和中国西南及西部,中国有14属,718种。

1.采集植物:乌饭树

2.举例植物:乌饭树(学名:Vaccinium bracteatum

形态特征:乌饭树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为常绿植物树种、夏日叶色翠绿、秋季叶色微红、萌发力强、喜光耐旱、耐瘠薄,树高1m~3m,多分枝,枝条细,灰褐带红色,幼枝有灰褐色细柔毛,老叶脱落。 叶革质,椭圆状卵形、狭椭圆形或卵形,长2.5-6厘米宽1-2.5厘米,顶端急尖,边缘具有稀疏尖锯齿,基部楔状,有光泽,中脉两面多少疏生短毛;叶柄短而不明显,总状花序腋生2cm~5cm,具有10余花,有微柔毛;苞片披针形,长1cm,边缘具不明显锯齿。花柄长02cm,具绒毛、萼钟状、5浅裂,外被绒毛,花冠白色,壶状,长5mm~7mm,具绒毛;先端5裂片反卷,雄蕊10枚,花药先端伸长,成管状,花丝有白绒毛,子房下位,花柱长6mm浆果球,成熟时紫黑色,直径约5mm,萼齿宿存,内含白色种子数颗,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活习性:生于海拔420—1700米疏林、密林及灌木丛中。

三十九:牻牛儿苗科: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一科。草本或亚灌木单叶或复叶,互生或对生,托叶对生。花两性,有时两侧对称

1.采集植物:鹅掌草

2.举例植物:鹅掌草(学名:Anemone flaccida Fr. Schmidt

形态特征:根状茎斜生,圆柱形,直径5—10毫米,节间极缩短。基生叶1—2;叶片五角形,长3.5—7.5厘米,宽6.5—14厘米,基部心形,3全裂,中央全裂片菱形,顶端渐尖,3浅裂,边缘有不等大的缺刻和牙齿,侧全裂片斜扇形,不等2深裂,两面疏被贴伏柔毛;叶柄长10—25厘米,无毛或近无毛。花葶高15—35厘米,上部疏被短柔毛;花序有2—3花;苞片3,无柄,不等大,菱状三角形或菱形,3深裂;花梗长4—6厘米,疏被短柔毛;萼片5,白色,倒卵形或椭圆形,长6.5—10毫米,宽3—5.5毫米,顶端圆形,背面疏被短柔毛;雄蕊比萼片短1倍,花药长约0.8毫米;心皮约8,子房密被淡黄色短柔毛,无花柱,柱头近球形。花期6—8月。

生活习性:阳性植物,耐半阴,较耐干旱瘠薄,适应性较强,在土壤疏松、肥沃处生长旺盛。

四十:海桐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6m;树冠球形。干灰褐色,枝条近轮生,嫩枝绿色。单叶互生,有时在枝顶簇生,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圆钝,基部楔形,全缘,边缘反卷,厚革质,表面浓绿有光泽。5月开花,花白色或淡黄色,有芳香,成顶生伞形花序。10月果熟,蒴果卵球形,有棱角,成熟时三瓣裂,露出鲜红色种子。

1.采集植物:海桐

2.举例植物:海桐(双名法:Pittosporum tobira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达3米。叶多数聚生枝顶,狭倒卵形,长512厘米,宽1—4厘米,全缘,顶端钝圆或内凹,基部楔形,边缘常外卷,有柄。聚伞花序顶生;夏季开花,花白色或带黄绿色,芳香,花柄长08—15厘米;萼片、花瓣、雄蕊各5;子房上位,密生短柔毛。蒴果近球形,有棱角,长达15厘米,成熟时3瓣裂,果瓣木质;种子鲜红色。花期5月,果熟期10月,蒴果卵球形,有棱角,成熟时三瓣裂,露出鲜红色种子。

生活习性: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能耐寒冷,亦颇耐暑热。黄河流域以南,可在露地安全越冬。

四十一:石蒜科:石蒜科是一个大科,约901300多种,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百合亚目。具鳞茎或根状茎,叶通常基生狭长。花常艳丽,花被片62轮,6枚,子房下位 。多年生草本,极少数为半灌木、灌木以至乔木状。具鳞茎、根状茎或块茎。叶多数基生,多少呈线形,全缘或有刺状锯齿。花单生或排列成伞形花序、总状花序、穗状花序、圆锥花序,通常具佛焰苞状总苞,总苞片1至数枚,膜质;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为左右对称;花被片62轮;花被管和副花冠存在或不存在;雄蕊通常6,着生于花被管喉部或基生,花药背着或基着,通常内向开裂;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每室具有胚珠多数或少数,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或3裂。蒴果多数背裂或不整齐开裂,很少为浆果状;种子含有胚乳

采集植物:疏花仙草

举例植物:疏花仙草(疏花仙茅)

 

疏花仙茅(学名:Curculigo gracilis (Wall. ex Kurz) Hook. f.),石蒜科仙茅属多年生草本,叶披针形或近长圆状披针形向两端渐狭,顶端渐尖或近尾状,纸质或厚纸质;花茎外倾或近直立,被锈色绒毛;总状花序长6-9厘米,通常疏生10-12朵花;浆果近瓶状,顶端,连喙长约2厘米,种子黑色,表面具纵凸纹。花期5月。根可作药材。多生于我国南方,也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和越南。

形态特征:

根状茎极短,具细长的走茎。

5-9枚,披针形或近长圆状披针形,长20-50厘米,中部宽3-5厘米,向两端渐狭,顶端渐尖或近尾状,纸质或厚纸质,上面无毛,下面脉上多少被疏柔毛;叶柄长约为叶片的1/3-1/4,上面有槽,背、侧面被毛,基部扩大,多少具黑色膜质边缘。

花茎13-20厘米。外倾或近直立,被锈色绒毛;总状花序长6-9厘米,通常疏生10-12朵花;苞片线状披针形,下部的较花为长,顶端长尾状,上部的较短,边缘与顶端均被毛;花黄色,具长3-5毫米的花梗;花被裂片近长圆形,长约1.1厘米,宽约4.5毫类,顶端钝,外轮的背面中脉上被伏毛;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2/3,花丝极短,花药近线形,长6-7毫米;花柱几与花被裂片等长;柱头头状,浅3裂,直径约 1.5-2毫米;子房近长圆形,顶端具短喙(花被管),全长约1厘米(其中喙长2-3毫米),被锈色绒毛。

浆果近瓶状,顶端有长约6毫米的,连喙长约2厘米,多少被毛。种子黑色,表面具纵凸纹。花期5月。

本种总状花序较长,具疏离的花,子房顶端有短喙,很容易区别于其他国产种类。

生长习性:生于林下或阴湿山地,海拔约1000米。

地理分布:国内:产广西北部至西部(大苗山南丹、凌云)、四川南部(南川、峨眉山)、重庆、贵州西部(望谟)。

国外:尼泊尔不丹越南也有。

 

四十二:柿树科: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乔木或灌木,常绿或落叶,通常雌雄异株;叶为单叶,互生,全缘。柿树科 (Ebenaceae) 乔木或灌木,落叶,少常绿;单叶互生,全缘; 花单性,多雌雄异株;萼片宿存,果时增大;花冠合生,裂片旋转状排列;子房上位,中轴胎座;浆果,种子胚乳丰富。约5300多种,分布热带、亚热带。

1:采集植物:柿

2:举例植物:柿(学名:Diospyros kaki Thunb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通常高达10-14米以上,胸高直径达65厘米,高龄老树有高达27米的。

树皮:深灰色至灰黑色,或者黄灰褐色至褐色,沟纹较密,裂成长方块状。

树冠:球形或长圆球形,老树冠直径达10-13米,有达18米的。枝开展,带绿色至褐色,无毛,散生纵裂的长圆形或狭长圆形皮孔;嫩枝初时有棱,特征有棕色柔毛或绒毛或无毛。冬芽小,卵形,长2-3毫米,先端钝。

叶:纸质,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或近圆形,通常较大,长5-18厘米,宽2.8-9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基部楔形,钝,圆形或近截形,很少为心形,新叶疏生柔毛,老叶上面有光泽,深绿色,无毛,下面绿色,有柔毛或无毛,中脉在上面凹下,有微柔毛,在下面凸起,侧脉每边5-7条,上面平坦或稍凹下,下面略凸起,下部的脉较长,上部的较短,向上斜生,稍弯,将近叶缘网结,小脉纤细,在上面平坦或微凹下,连结成小网状;叶柄长8-20毫米,变无毛,上面有浅槽。

花:雌雄异株,但间或有雄株中有少数雌花,雌株中有少数雄花的,花序腋生,为聚伞花序;雄花序小,长1-1.5厘米,弯垂,有短柔毛或绒毛,有花3-5朵,通常有花3朵;总花梗长约5毫米,有微小苞片雄花小,长5-10毫米;花萼钟状,两面有毛,深4裂,裂片卵形,长约3毫米,有睫毛;花冠钟状,不长过花萼的两倍,黄白色,外面或两面有毛,长约7毫米,4裂,裂片卵形或心形,开展,两面有绢毛或外面脊上有长伏柔毛,里面近无毛,先端钝,雄蕊16-24枚,着生在花冠管的基部,连生成对,腹面1枚较短,花丝短,先端有柔毛,花药椭圆状长圆形,顶端渐尖,药隔背部有柔毛,退化子房微小;花梗长约3毫米。雌花单生叶腋,长约2厘米,花萼绿色,有光泽,直径约3厘米或更大,深4裂,萼管近球状钟形,肉质,长约5毫米,直径7-10毫米,外面密生伏柔毛,里面有绢毛,裂片开展,阔卵形或半圆形,有脉,长约1.5厘米,两面疏生伏柔毛或近无毛,先端钝或急尖,两端略向背后弯卷;花冠淡黄白色或黄白色而带紫红色,壶形或近钟形,较花萼短小,长和直径各1.2-1.5厘米,4裂,花冠管近四棱形,直径6-10毫米,裂片阔卵形,长5-10毫米,宽4-8毫米,上部向外弯曲;退化雄蕊8枚,着生在花冠管的基部,带白色,有长柔毛;子房近扁球形,直径约6毫米,多少具4棱,无毛或有短柔毛,8室,每室有胚珠1颗;花柱4深裂,柱头2浅裂;花梗长6-20毫米,密生短柔毛。

果形:种种,有球形,扁球形,球形而略呈方形,卵形,等等,直径3.5-8.5厘米不等,基部通常有棱,嫩时绿色,后变黄色,橙黄色,果肉较脆硬,老熟时果肉变成柔软多汁,呈橙红色或大红色等,有种子数颗;种子褐色,椭圆状,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侧扁,在栽培品种中通常无种子或有少数种子;宿存萼在花后增大增厚,宽3-4厘米,4裂,方形或近圆形,近平扁,厚革质或干时近木质,外面有伏柔毛,后变无毛,里面密被棕色绢毛,裂片革质,宽1.5-2厘米,长1-1.5厘米,两面无毛,有光泽;果柄粗壮,长6-12毫米。花期5-6月,果期9-10

生活习性:

柿树是深根性树种,又是阳性树种,喜温暖气侯,充足阳光和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适生于中性土壤,较能耐寒,但较能耐瘠薄,抗旱性强,不耐盐碱土。

四十三:鸢尾科:多年生、稀一年生草本。地下部分通常具根状茎、球茎或鳞茎。叶多基生,少为互生,条形、剑形或为丝状,基部成鞘状,互相套迭,具平行脉。大多数种类只有花茎,少数种类有分枝或不分枝的地上茎。花两性,色泽鲜艳美丽,辐射对称,少为左右对称,单生、数朵簇生或多花排列成总状、穗状、聚伞及圆锥花序;花或几花序下有 1至多个草质或膜质的苞片,簇生、对生、互生. 或单一;花被裂片6,两轮排列,内轮裂片与外轮裂片同形等大或不等大,花被管通常为丝状或喇叭形;雄蕊3,花药多外向开裂;花柱1,上部多有三个分枝,分枝圆柱形或扁平呈花瓣状,柱头36,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蒴果,成熟时室背开裂;种子多数,半圆形或为不规则的多面体,少为圆形,扁平,表面光滑或皱缩,常有附属物或小翅。

1:采集植物:蝴蝶花

2:举例植物:蝴蝶花(学名:IIris japonica Thunb)

形态特征:蝴蝶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可分为较粗的直立根状茎和纤细的横走根状茎,直立的根状茎扁圆形,具多数较短的节间,棕褐色,横走的恨状茎节间长,黄白色;须根生于根状茎的节上,分枝多。叶基生,暗绿色,有光泽,近地面处带红紫色,剑形,长25-60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渐尖,无明显的中脉。

花茎直立,高于叶片,顶生稀疏总状聚伞花序,分枝5-12个,与苞片等长或略超出;苞片叶状,3-5枚,宽披针形或卵圆形,长0.8-1.5厘米,顶端钝,其中包含有2-4朵花,花淡蓝色或蓝紫色,直径4.5-5 厘米;花梗伸出苞片之外,长1.5-2.5厘米;花被管明显,长1.1-1.5厘米,外花被裂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5-3厘米,宽1.4-2厘米,顶端微凹,基部楔形,边缘波状,有细齿裂,中脉上有隆起的黄色鸡冠状附属物,内花被裂片椭圆形或狭倒卵形,长2.8-3厘米,宽1.5-2.1厘米,爪部楔形,顶端微凹,边缘有细齿裂,花盛开时向外展开;雄蕊长0.8-1.2 厘米,花药长椭圆形,白色;花柱分枝较内花被裂片略短,中肋处淡蓝色,顶端裂片繸状丝裂,子房纺锤形,长0.7-1厘米。

蒴果椭圆状柱形,长2.5-3厘米,直径1.2-1.5厘米,顶端微尖,基部钝,无喙,6条纵肋明显,成熟时自顶端开裂至中部;种子黑褐色,为木规则的多面体,无附属物。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活习性鸢尾在野生状态下生长于灌木林缘,阳坡地、林缘及水边湿地。种植环境喜湿润且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或轻黏土,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在pH值为8.7、含盐量0.2%的轻度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喜光,也较耐阴,在半阴环境下也可正常生长。喜温凉气候,耐寒性强

 

四十四:堇菜科:双子叶植物五桠果亚纲的一科。草本、灌木,稀乔木。叶多基生或互生,托叶形态多变化。花单生或总状花序,辐射对称两侧对称,萼片与花瓣均5数,下方一花瓣常延伸成距;雄蕊5,子房上位,通常由3心皮合成,具1至数颗倒生胚珠。果实为开裂的蒴果或浆果状。约22900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但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与热带高海拔山区。

2.采集植物:鸡腿堇菜、心形堇菜

3.例举植物:心形堇菜

中文学名:心叶堇菜;拉丁学名:Viola concordifolia:分布区域:中国大陆的湖南、江苏、江西、安徽、贵州。

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和匍匐枝。根状茎粗短,节密生,粗约4-5毫米;支根多条,较粗壮而伸长,褐色。叶多数,基生;叶片卵形、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稀肾状,长3-8厘米,宽3-8厘米,先端尖或稍钝,基部深心形或宽心形,边缘具多数圆钝齿,两面无毛或疏生短毛;叶柄在花期通常与叶片近等长,在果期远较叶片为长,最上部具极狭的翅,通常无毛;托叶短,下部与叶柄合生,长约1厘米,离生部分开展。花淡紫色;花梗不高出于叶片,被短毛或无毛,近中部有2枚线状披针形小苞片;萼片宽披针形,长5-7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附属物长约2毫米,末端钝或平截;上方花瓣与侧方花瓣倒卵形,长1.2-1.4厘米,宽5-6毫米,侧方花瓣里面无毛,下方花瓣长倒心形,顶端微缺,连距长约1.5厘米,距圆筒状,长4-5毫米,粗约2毫米;下方雄蕊的距细长,长约3毫米;子房圆锥状,无毛,花柱棍棒状,基部稍膝曲,上部变粗,柱头顶部平坦,两侧及背方具明显缘边,前端具短喙,柱头孔较粗。蒴果椭圆形,长约1厘米。

产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生于林缘、林下开阔草地间、山地草丛、溪谷旁。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蒙自。

 

四十五:罂粟科:罂粟科植物广泛分布在全世界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大部分种类是草本,也有少数是灌木或小乔木,整个植株都有导管系统,分泌白色、黄色或红色的汁液。单叶互生或对生,无托叶,常分裂。花两性,虫媒,有少数种是风媒花,单生,有萼片和花冠分离,只有其中的博落回属没有花瓣,花多大而鲜艳,无香味。

2.采集植物:尖距紫堇

3.例举植物:尖距紫堇

珠芽尖距紫堇,尖距紫堇,紫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40厘米,无毛,上部有分枝,叶片为2-3回全裂,裂片近菱形或菱状倒卵形,茎上部叶腋有珠芽,总状花序长10-15厘米。苞片卵形、狭卵形或狭倒卵形,通常全绿,萼片小,近扇形,花瓣淡紫色,距钻形,末端尖,常弯曲,花期3-5月。

紫堇属植物多喜温暖湿润环境,怕干旱。喜半阴,畏阳光直射。怕积水,栽培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为佳。生长期需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并适当施肥1~2次。浙江地区原产之紫堇属花卉,夏季干热条件下植株上部多会枯萎,秋季长出新的枝叶继续生长发育。产四川西南部(米易、盐源、木里、九龙、乡城、贡嘎山、康定)和云南西北部(鹤庆、丽江、维西、中甸、宁蒗、德钦),生于海拔2700-4100米的林下、灌丛下、草坡或有时流石滩。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木里和云南宁蒗之间。

四十六:三白草科(Saurur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从15厘米到60厘米左右。具有蔓延的根茎子通常呈现心型状。花成穗状。一般来说,该种植物都生长在水田,路边旁或林荫湿地。原生于东亚和北美,包括4属共6种植物。

2.植物采集:鱼腥草

3.例举植物:鱼腥草

鱼腥草(学名:Houttuynia cordata),又名折耳根、截儿根、猪鼻拱、蕺菜,客家话称之狗贴耳,在分类学上属双子叶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属,是一种略带鱼腥味的草本植物

鱼腥草(Herba houttuyniae),又名折耳根,岑草、蕺、紫蕺、野花麦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洗净,阴干用或鲜用。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排脓消痈,利尿消肿通淋的作用。主治肺热喘咳,肺痈吐脓,喉蛾,热痢,疟疾,水肿,痈肿疮毒,热淋,湿疹,脱肛等病症。

鱼腥草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鱼腥草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具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鱼腥草是治肺痈之要药。

四十七:桔梗科(Campanulaceae),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的1科。包括70属大约2000种,一般为多年生草本或灌木,也有一些种是小乔木,一般茎叶折断后都会流出无毒的白色乳汁。桔梗科植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在南部非洲也有许多种类。中国有17属约150种,以西南地区最多。桔梗科植物单叶互生,也有少数种为对生,无托叶。花两性,花冠钟状或筒状,常为蓝色或白色;果实为蒴果或浆果。单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单生或聚伞花序;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萼5裂,花冠钟状,5裂;雄蕊5;心皮常3,合生,子房下位或半下位,中轴胎座,常3室。种子小,胚乳丰富。 代表种类:党参、桔梗、风铃草。

1.采集植物:铜锤玉带草

3.例举植物:别名:地钮子、地茄子、地浮萍铜锤玉带草 一年生匍匐纤细小草本, 平卧地表, 长达45cm(厘米), 须根多, 黄色, 茎绿色, 略呈方形, 有细柔毛, 节下生根.叶互生, 圆形至心状卵圆形, 1~1.2cm(厘米), 1~1.2cm(厘米), 基部心脏形, 先端钝, 边缘钝锯齿, 表面绿色, 背面淡绿色, 两面均有短毛, 基脉5~7.花淡紫色, 单生叶腋而与叶对生, 花梗长1~2cm(厘米), 5裂, 边缘有刺毛, 花冠左右对称, 2唇形, 雄蕊5枚, 子房下位, 2.浆果椭圆形, 紫蓝色, 有宿萼。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茎平卧,长12-55厘米,被开展的柔毛,不分枝或在基部有长或短的分枝,节上生根。叶互生,叶片圆卵形、心形或卵形,长0.8-1.6厘米,宽0.6-1.8厘米,先端钝圆或急尖,基部斜心形,边缘有牙齿,两面疏生短柔毛,叶脉掌状至掌状羽脉;叶柄长2-7毫米,生开展短柔毛。花单生叶腋;花梗长0.7-3.5厘米,无毛;花萼筒坛状,长3-4毫米,宽2-3毫米,无毛,裂片条状披针形,伸直,长3-4毫米,每边生23枚小齿;花冠紫红色、淡紫色、绿色或黄白色,长6-7 (10) 毫米,花冠筒外面无毛,内面生柔毛,檐部二唇形,裂片5,上唇2裂片条状披针形,下唇裂片披针形;雄蕊在花丝中部以上连合,花丝筒无毛,花药管长1毫米余,背部生柔毛,下方2枚花药顶端生髯毛。果为浆果,紫红色,椭圆状球形,长1-1.3厘米。种子多数,近圆球状,稍压扁,表面有小疣突。在热带地区整年可开花结果。

四十八:紫金牛科(Myrsinaceae)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杜鹃花目的一科,是合瓣花类中比较接近离瓣花类的类群。有3235属,约1000种,主要分布于南、北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南非及新西兰也有,但分布中心在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最古老的类群可能也在这一地区。中国有6属,约130种,分布于西藏东南部、秦岭至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有的属从亚速尔群岛通过非洲马达加斯加阿富汗印度分布到中国秦岭以南等地,显示了北移的倾向。

2.采集植物:朱砂根

3.例举植物:朱砂根

朱砂根为紫金牛科朱砂根属常绿矮小灌木,核果圆球形,如豌豆大小,开始淡绿色,成熟时鲜红色,经久不落,甚美观。另有白色或黄色种,一般均能作药用。李时珍曾描述道:朱砂根生深山中,苗高尺许,叶似冬青,叶背尽赤,夏日长茂,根大如筋,赤色,此与百两金仿佛。根及全株入药,味苦性凉。有清热降火,消肿解毒、活血去瘀、祛痰止咳等功效。主治扁桃体炎、牙痛、跌打损伤、关节风痛、妇女白带、经痛诸病。

朱砂根出自《本草纲目:朱砂根,生深山中,今惟太和山人采之。苗高尺许,叶似冬青叶,背甚赤,夏月长茂,根大如箸,赤色,此与百两金仿佛。

1、朱砂根灌木,高1-2m。除侧生特殊花枝外,无分枝。叶互生;叶柄长约1cm;叶片革质或坚纸质,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换形,长715cm2-4cm,边缘具皱波状或波状齿,具明显的边缘腺点,有时背面具极小的鳞片;侧脉12-18对,构成不规则的边缘脉。伞形花序或聚伞花序,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花枝近顶端常具2-3片叶;花梗长7-10mm;萼片长圆状卵形,长1.5mm或略短,稀达2.5mm,具腺点;花瓣白色,稀略带粉红色,盛开时反卷,印形,先端急尖,具腺点,里面有时近基部具乳头状突起;雄蕊较花瓣短,花药三角状披针形,背面常具腺点;雌蕊与花瓣近等长或略长,子房具腺点。果球形,直径6-8mm,鲜红色,具腺点。花期5-6月,果期10-12月,有时2-4月。

2、本变种与朱砂根的区别为:叶背、花梗、花萼及花瓣均带紫红色,有的植株叶两面均为紫红色

 

 

 

 

 

 

 

 

 

 

 

 

 

 

关闭窗口